檢視 周武王 的原始碼
←
周武王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剛才的請求只有這個使用者組的使用者才能使用:
使用者
你可以檢視並複製本頁面的原始碼。
[[Image:e6508eef58bceffcce1b3eaa.jpg|thumb|right|200px]] 周武王([[姬發]])(?~公元前1043年)[[周文王]]姬昌次子。中國[[周朝]]第一代帝王。他繼承父親遺志,於公元前11世紀消滅殷商王朝,奪取全國政權,建立了[[西周]]王朝,表現出卓越的軍事、政治才能,成為中國歷史上一代名君。 先周是活動與中原西部黃土高原的一個古老部落。[[周人]]的始祖傳說是[[帝嚳]]元妃[[姜嫄]]的兒子棄。棄在帝舜時擔任農師,號稱[[後稷]],教民耕稼有功,分封於邰。商朝初年,他的後代[[公劉]]率族人遷到磁。到[[古公亶父]]時,又遷到岐山南邊的周原(今陝西岐山縣)定居下來,逐漸發展成一個新興的西部勢力,自稱為周。古公的幼子[[季歷]]繼位後,修行道義,發展生產,驅逐夷狄,力量更為強大,與商發生矛盾。商王[[文丁]]派人將季歷殺死,季歷的兒子姬昌繼位。昌號稱西伯,仁慈愛民,禮賢下士,天下士人都來投奔。周的發展,使商紂感到威脅,於是將西伯昌囚禁於羑里七年。周人以珍寶和美女將西伯贖出,此後,在呂尚的輔佐下,西伯昌表面上耽於遊樂,對殷紂十分馴服,實際上卻更為積善修德,和悅百姓,大力發展生產,使更多的諸侯前來歸附,進而征討不馴服的諸侯和商的盟國,終於三分天下有其二,成為所謂的受命之主,而自稱王,即周文王,並將都城遷到豐邑(今陝西長安西南灃水西岸)。九年,周文王逝世。其子姬發繼位, 稱周武王。他繼續以呂尚為師,周公旦為輔,召公、畢公等人為主要助手,繼續文王未盡的事業。將都城擴至灃水以東的鎬京(今陝西長安縣境),積極作滅商的准備。兩年後,武王在盟津召集八百諸侯會師盟誓。周文王受命第十一年十二月,武王兵出潼關,聯合各方國諸侯,揮師東向,於次年二月甲子日在牧野打敗商朝的軍隊,殺死殷紂王,史稱「武王滅商」,建立了中國歷史上最長的一個朝代——周朝。周朝經歷了37代天子,800多年,到公元前256年,才被秦國滅掉。公元前770年, 平王遷都洛邑(今河南洛陽)。豐鎬二京在西,洛邑在東,習慣上稱公元前770年以前的周朝為西周,以後的為東周。 [[商朝]]在暴君[[紂王]]統治下,政治上已十分腐敗,但軍事上仍有較強實力。武王審時度勢,積極為滅商准備條件,等待時機。他即位9年後,為便於進攻商都朝歌(今河南淇縣),將都城由豐(今陝西西安西南灃水西岸)遷至鎬(今陝西西安西南灃水東岸),舉行了歷史上有名的「孟津觀兵」。 這次觀兵實際上是一次為滅商做准備的軍事演習和檢閱。他率大軍先西行至畢原(今陝西長安縣內)文王陵墓祭奠,然後轉而東行向朝歌前進。在中軍豎起寫有父親西伯昌名字的大木牌,自己只稱太子發,意為仍由文王任統帥。大軍抵達黃河南岸的盂津(今河南孟津縣東北),有800諸侯聞訊趕來參加。人心向周,商紂王孤立無援的形勢已形成,諸侯均力勸武王立即向朝歌進軍。武王和姜太公則認為時機還不成熟,在軍隊渡過黃河後又下令全軍返回,並以「諸位不知天命」告誡大家不要操之過急。 又二年,武王探知紂王更加昏庸暴虐。良臣比幹、箕子忠言進諫,一個被殺,一個被囚。太師疵、少師強見紂王已不可救藥,抱著商朝宗廟祭器出逃。百姓皆側目而視,緘口不言。武王同姜尚研究,認為滅商條件已完全成熟,遵照文王「時至而勿疑」的遺囑,果斷決定發兵伐商,通告各諸侯國向朝歌進軍。出發前,太史卜了一卦,得兆象大凶。見此不吉之兆,百官大驚失色。武王決心已定,不迷信鬼神,毅然率兵車300乘、近衛武士3000人、甲士4.5萬人向朝歌進發。大軍到達朝歌郊外70里處的牧野(今河南汲縣南),各諸侯率兵車4000乘會合。紂王聞知周兵已到,調集都中士兵,再加把囚犯、奴隸、戰俘武裝起來,共起兵17萬(一說70萬)相迎。雙方開始了歷史上著名的牧野之戰。武王在戰前向全軍發表誓詞,歷數商紂的罪惡,說明伐紂的正義性,動員將士們英勇殺敵。決戰開始後,周軍士氣高漲,奮勇沖殺。商紂的軍隊在周軍淩厲攻勢下一觸即潰。那些被迫參戰的奴隸、囚徒不願為紂王賣命,反把武王看作救星,倒轉矛頭引導周軍殺入朝歌。紂王見大勢已去,登上鹿台,自焚身死。商朝由此滅亡。 周武王建周後,進行大規模的分封功臣謀士,如將[[呂尚]]封於[[齊]],[[周公旦]]封於[[魯]],[[召公奭]]封於[[燕]],[[叔鮮]]封於[[管]],叔度封於[[蔡]]。據說,周初總計分封了71個[[諸侯國]],其中兄弟之國15個,同姓之國40餘個。封邦建國的目的,是加強對各地的統治,並作為周王室的屏藩。諸侯再在自己的封地里分封卿大夫,卿大夫又在自己的封地里分封士,這樣自上而下統治人民。武王死後,其子姬誦繼位,為[[成王]]。成王年少,天下初定,周公旦恐怕諸侯不服,以王叔攝政。[[管叔]]、[[蔡叔]]不服,與殷紂之子[[武庚]],帶領淮夷,發動叛亂。周公毅然率兵東征,平定了叛亂,誅殺了武庚和管叔,放逐了蔡叔,收伏了殷的餘民。為了加強對東方的統治,周公奉成王之命負責營建洛邑的工作。洛邑建成後,成王親自來到洛邑王城,大會天下諸侯和四夷君長,並將跟隨武庚叛亂的殷遺民遷進成周,以便控制。周公還[[制禮作樂]],建立了周朝的各項典章制度和禮樂制度,確立了以宗法制度為中心的政治體制。成王曾親自討伐東夷,使東部得以安定。成王死後,繼位的康王繼承先王的事業,勤於政事,平易近民,刑罰幾十年不用,社會更加安定。 武王滅商後,為了收服人心,鞏固新建的政權,在政治上采取了許多政策和措施。首先,采取了以殷治殷,分而治之的辦法,安撫殷商遺民。他封紂王之子武庚為殷侯,繼續治理殷民。同時,將殷商王畿(京城周圍千里)內之地分為衛、庸、邶三個小國,封自己的三個弟弟分別治理,負責監視武庚,號稱「三監」。他下令釋放被紂王囚禁的百姓,修整商朝賢臣比幹的墳墓,放出賢臣箕子並恢複其原職。又散發供紂王淫樂奢侈之用的財物、糧食,賑濟饑民和貧弱的百姓。通過采取這些措施,商地很快穩定下來。 其次,采取封邦建國的方略,實行對全國的統治。為了吸取商朝滅亡的教訓,治理好國家,武王專門把箕子接來鎬京,虛心請教安邦治國之道。根據箕子講述的道理,他同姜太公、周公旦等商議,決定將古時已有但還未完全形成的宗法制度進一步完善和確定下來。即把全國分成若幹個侯國,由周天子分封給在滅商大業中做出了貢獻的姬姓親族和有功之臣;各諸侯可以擁兵,但必須隨時聽從天子調遣,定期向天子納貢、朝賀;允許封侯世代承襲,並可在封國內分封卿、大夫;天子對諸侯有賞罰予奪之權,對封國中分封卿、大夫也有權過問。毫無疑問,武王實行的封邦建國方略,相對於商朝那種原始小邦林立的現象來說,顯然是一個進步。它確有統天下於一尊的意義,在當時起到了鞏固和加強全國統治的作用。 武王為了鞏固全國政權,日夜思慮,睡不好覺。他還同公旦討論過在當時被認為地處天下之中的洛邑(今河南洛陽市內)營建東都,以便於加強對東方的控制。可惜他未能實現這個計劃,在滅商後不久逝世。 據說在今河南省鄭州市齊禮閆村。閆氏是其後人。 [[Category:歷史人物|開]][[Category:開國皇帝|Z]]
返回至
周武王
。
導覽選單
個人工具
登入
命名空間
頁面
討論
變體
檢視
閱讀
檢視原始碼
檢視歷史
更多
搜尋
導覽
首頁
近期變動
隨機頁面
使用說明
工具箱
連結至此的頁面
相關頁面修訂記錄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