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視 孫錦昌 的原始碼
←
孫錦昌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剛才的請求只有這個使用者組的使用者才能使用:
使用者
你可以檢視並複製本頁面的原始碼。
孫錦昌-青少年時期 [[Image:01300000229799122146675037175.jpg|thumb|right|200px]] 江蘇省「[[貧窮]]、[[落後]]」--今天,孫錦昌對[[童年]]的家鄉的評價,就是用的這四個字。 孫錦昌的老家南清河,是啟東縣東南隅的一個百年古鎮。啟東地處[[長江]]入海口北岸,這是一塊成陸只有250多年的年輕土地,而南清河成陸更晚,僅有100多年[[歷史]]。說它古,是由於有了這塊土地不久,便有了這一個南清河。南清河不大,河東、河西2條街,一條通江達海的3條港河從鎮中間穿越而過。這里南距長江僅3公里。江邊的3條港,有開往江中崇明島北腳的小客輪。南清河市面雖小,卻輻射周圍惠和、惠萍、[[大興]]、大同4個鄉,並在啟東享有「金南清河、銀匯龍、銅北新、鐵久隆」之譽。舊時,南清河的金器生意為啟東縣之最。孫錦昌的老家,就在南清河河東邊的街面上,朝北開門。街東頭,就是孫錦昌當年念過書的啟東縣公立南清河[[小學]]。 在孫錦昌的[[記憶]]里,鄉間愚昧和迷信的風氣都在於[[貧窮]]、落後四個字。孫錦昌3歲喪母。母親入殮時,很多人圍著棺材轉圈,他跟在眾人後邊,手捧點燃的香,口中念念有[[詞]],呼叫著母親的名字,讓她快點兒起來離開,否則就要被釘在里頭永遠出不來了。家中有[[病人]],也是向鬼神祈願。燒紙,請巫婆。 50多年後,孫錦昌回到家鄉,說當年家鄉的貧窮落後,是他少小離家的主因。這一主因,也成為他晚年為家鄉捐資助學、提高新一代鄉人[[文化]]素質施以善舉的動因。 1945年,天氣開始有些[[暖和]]的時候,剛剛邁入虛年齡17歲[[門檻]](實足15歲)的孫錦昌便去了上海。開始在馬路邊上擺地攤,賣些小商品。這樣的小生意,他做了一年。 第二年,孫錦昌進了上海一家報館打工。在報館,他邊[[打工]]邊上[[夜校]],學[[文化]],學[[外語]],學寫稿。尤其是他在報館結識了不少知識分子朋友,給了他許多幫助。在他的發奮努力中,不經意間,他平生的第一篇文章《一支蠟燭二兩花生》,在上海大晚報副刊上發表了。這一篇文章的發表,成為他人生的一大轉折點。 孫錦昌-轉行下海 [[Image:01300000229799122146657532433.jpg|thumb|right|200px]] 孫錦昌先生訪問寧海中學因為刊登在上海大晚報副刊上的這篇文章,孫錦昌日後取得了進入上海新聞專科學校的資格。他後來在亞爾倍路(今名陝西南路)128號一家[[圖書館]]工作。那里藏書很多,上過小學四年的他,有濃厚的讀書興趣。11-12歲時,他就把家里的[[《封神榜》]]、[[《水滸傳》]]、[[《西遊記》]]等書讀得津津有味。作為長子,他是父母親得力的幫手,白天他不可能坐下來看書,只有到了夜晚,他才可以靠一根燈芯點亮的油燈,安下心來看書。父親夜里起身,發現他房里的燈光,就叫他熄燈,不能浪費食油。尤其是後來父親常常在夜間起身抽查,發現他讀的不是課本,而是一些閑書,就更為生氣。在圖書館,他便有一種「如魚得水」和「海闊天空任我飛翔」的感覺。[[奧斯特洛夫斯基]]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陀司妥也司基的《被侮辱與被損害的》、福樓拜的《包法利夫人》、[[列夫·托爾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查泰萊夫的[[《情人》]]、達夫尼·杜穆里埃的[[《蝴蝶夢》]]、施托姆的[[《茵夢湖》]]、[[狄更斯]]的[[《雙城記》]]等世界名著,他一讀就入迷。在他研讀的書當中,還涉及艾思奇等人的哲學著作。除了發憤讀書之外,他還喜歡抄抄摘摘。「每一本書,都是一步階梯,它使你從獸類爬到人類」等一些名人格言,他邊讀邊記下來。 後來,到了美國,孫錦昌依然保持了這一習慣,將英文報刊上自己喜愛的名言抄在筆記本上,並翻譯成中文。一些名人名言,如「不要問國家能為你做什麼,要問你自己能為國家做什麼」,至今他仍記憶猶新。 勤奮好學,成就了孫錦昌。為生計,1948年一個秋風蕭瑟的日子,他去了台灣。先在一家小報當記者,由於文章發得多,在新聞界漸漸有了一些影響,後來便成了國民党[[《中央日報》]]駐台中市的記者。 孫錦昌從小就有自己的主見。當年離家的決心,就是一個佐證。但是,他說,一個人的命運無法預知,不可自己決定,只能[[隨遇而安]]。好比說當年他曾跟一位姨兄去一個神秘的地方,但後來失去聯絡,未能成行,卻去了上海。上海是十里洋場的[[花花世界]],可能與曾欲前往的神秘之地[[南轅北轍]],以至於後來的結果,也肯定不一樣。 [[Image:01300000229799122146684456766.jpg|thumb|right|200px]] 《中央日報》1962年,孫錦昌派駐美國工作。他是以[[新聞]]記者的身份得到[[簽證]],赴美進修兩年的。當他登上開往美國紐約的海輪之際,已經下定決心:「再會吧!台灣,我再也不會回來了!」其實,他當時在台灣的生活很是舒適:已經結婚,購置了房屋,並有了兩個小孩,在社會上也有一定地位。而當年他孤身一人,遠涉重洋,歷盡艱苦,歷時兩月到達美國,在紐約港下船時,口袋中只有區區50美元。當初在紐約居住的一小間公寓,小床前沿只有二尺寬可容轉身。但是,他決定要從台灣飛出去,飛得更高、更遠。他後來說,離開台灣決心已下,什麼樣的困難也無法改變他的這一決定。 已經步入而立之年的孫錦昌,從[[台灣]]到了[[紐約]],就像當年從家鄉南清河小鎮到了十里洋場上海灘一樣,他決定要闖一闖。 孫錦昌是幸運的。他到了美國,香港東方航運公司及台灣金山航運公司大老板(香港首任特首董建華之父)董浩雲先生,即為他請退休居住在華盛頓的台灣當局駐美董顯光「大使」開好了介紹信,並為他辦好了密蘇里大學新聞學院的入學申請。然而,他幾經考慮,決定[[放棄]]。 憑借自己的努力,孫錦昌先赴[[哥侖比亞大學]],後又上了[[紐約大學]]。1963年,他的妻子也到了美國,在妻子的鼓勵下,他更加堅定了棄文從商的決心。決心已定,他便經常與[[商界]]人士接觸交往。在對商海有所認知的情況下,開始邊讀書邊經商,並漸漸走上了從商之路,最終成為遨遊商海的一位[[健將]]。 孫錦昌從商後的一個深刻體會是:美國是一個商業國家,任何人不必憑借關系,只要刻苦耐勞,日積月累,就可以闖出一片天。至於能否成功,則是另一回事了。 孫錦昌-誠信經營 [[Image:01300000229799122146708473410.jpg|thumb|right|200px]] 競爭激烈的美國俗話說,商場如戰場。美國商界競爭激烈。這對一個剛剛涉足商海,既無商業經驗又缺乏商業頭腦的孫錦昌來說,無疑是一個[[挑戰]]。他後來談及自己成功的秘訣時說:「起步一定要穩,必須深思熟慮。而且,經商必須為人誠實,信守承諾。」 剛剛涉足商海時,孫錦昌有吃虧的事情,但他學得很快,即所謂吃一次虧學一次乖。學乖當中,他懂得了「商場上沒有永久的[[朋友]],只有永久的利益」的道理。他說他從紐約猶太人那里學得最多。猶太人彼此團結,互相幫助。當然,一旦遇到利害沖突,就是另一碼事了。 開始,孫錦昌想:我究竟做些什麼[[生意]]呢?和美國人相比,我的缺點和優點又都體現在哪里呢?通過觀察,他發現開店最容易。只要地點好,客人多,就不愁無利可圖。當年美國人開店每周5天,每天晚上7時或8時就關門。每年夏季,許多店家都關門度假去了。他開店後決定每周7天全開,每天時間越開越長,有時開到淩晨4點鐘,一年開足365天。管它什麼美國[[國慶節]]、[[感恩節]]、[[聖誕節]],中國人或[[猶太人]]新年,都照常營業。他開始經營的是領帶。他將領帶全部掛在牆壁及架上,沒有尺寸長短或寬瘦之別,全由各人自取;沒有語言障礙問題,只是收錢和裝袋而已。生意越做越大,他便由起初的1家,增到5家之多。正朝著連鎖商店方向發展時,他發現了不少問題,深覺力不從心,無法控制,利益不能成5倍數上升,乃轉向壓縮減少的[[途徑]]。 而此時的孫錦昌已經建立了一定的經濟基礎。他開始尋尋覓覓,在各種報紙雜志上不斷找尋信息,研究數月,決定向市外商場中心發展。他購買了第一個有K市場等十多家大小商店的商業中心。緊接著,他又買下了長島一處有電影院和保齡球場及30多家大小商店的商業中心。然而,[[天有不測風雲]],他不久遇上了全美最大的金融風暴:2000多家銀行因無法收回房地產[[貸款]]而相繼[[倒閉]],最後由[[政府]]接管以維持社會穩定。 金融風暴之後,孫錦昌開始尋找新的利好商機。報上整版整版的大幅[[廣告]],登的都是各地房地產拍賣信息。他不斷收集有關資料,對有興趣的地區及行業進行研究、篩選,並實地考察,決定自己的出價底線。然後再去現場,參觀拍賣及競爭實況。那陣子,他每天常常自己開車五六小時,或坐飛機往返。而參與這些競爭,除了偶有一二次出價以外,他幾乎都是半途棄之,無果而返。 但孫錦昌深信,在不穩定的市場動蕩危機中,必然有更多的機會。他研究良久,希望能從零售商業連鎖店中退出,在開創另一番新天地中再顯身手。先是談判收購加利福尼[[亞州]]的一家[[銀行]],也嘗試了一個時期的進出口貿易,由於不如所願而決定放棄。全美金融風暴,導致許多房地產業紛紛破產倒閉,房地產業呈現一片蕭條景象 [[Image:01300000229799122146716069765.jpg|thumb|right|200px]] 競爭激烈的美國經過一番深思熟慮,他認為這是一次可以一試的機運。他找了幾家比較有名的房地產經紀商會談,找到了幾個可以投資的方向。他決定由經紀商代表出面,向[[華盛頓]]特區的儲蓄銀行拍賣部咨詢。將收集的資料研究後,他對一宗有23個郵政局的收購最感興趣。郵局分布在全美東西部及南方9個州。因為郵政是聯邦政府直接經營的業務,不可能再有失敗或倒閉的危險,郵局只是向民間租用房屋,按期付給租金。原來的業主或建築商因為擴充過大過快,借銀行錢款的利息又很高,更因為不景氣新房無法租售出去,收入還不抵應支付的[[利息]],無法維持而倒閉,終遭銀行沒收。這次,他決定不再由自己去現場競爭,而是改由經紀商參加競標,以免受到環境和氣氛的影響 在決定了出價最高上限和[[經紀人]]傭金後,正式簽署了委托書及保證金的銀行本票。次日,經紀人通知他已經中標,但出價超出了上限,已將自己應得的傭金十多萬美元,全部並入得標價內。經紀人說自己並未想從中得到多少好處,只想為孫先生做點兒事。經紀人向他敘述了詳細的競標情形。確實,如果按照規矩,他不給經紀人分文傭金,那人亦無可奈何。然而,他在等到法定移轉手續全部完成後,還是給了經紀人合理的傭金。這位經紀人以後成為他的朋友,在遇到有優厚的投資機會時就先想到他。並且在各種商業場合,那人總是宣揚孫先生這位中國人的優秀的人格和[[品德]]。他以他的誠信,贏得了商界的口碑,同時也在美國商界樹起了華商的良好[[形象]]。 [[Image:01300000229799122146721777533.jpg|thumb|right|200px]] 競爭激烈的美國 孫錦昌-晚年時期 [[Image:01300000229799122146650467927.jpg|thumb|right|200px]] 孫錦昌現在的孫錦昌,三代同堂,在家含飴弄孫,衣食住行無憂,晚年過得甚是快樂。他常用一句家鄉話對家人說:「70小弟弟,80多來些,90不稀奇。」又說,「年壽因人而盡是自然規律」。已經步入古稀之年的他,經常思考的一個問題是,如何使人生更有意義。 雖然,孫錦昌擁有美國孫氏國家置地實業公司、[[紐約布蘭遜地產集團]]兩家業績顯著的企業,擔任過美國華僑進出口總商會秘書長、美東創會會長,但他始終沒有忘記當年單人匹馬,橫渡兩洋([[太平洋]]及[[大西洋]]),到達紐約港下船時,口袋中只有50[[美元]]的情景。 孫錦昌已經想了多年:人究竟如何活得更有意義?他覺得金錢留給後人不是一件好事--年輕有錢,忙著享樂,工作難以盡力。不等於害他們嗎?他的下一代如今都不錯,都很有成就。 有詩雲:「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身處異國他鄉的孫錦昌,遙望著東方的明月,便想到了祖國,想到了家鄉。畢竟血濃於水。他在他撰寫的《昨天·今天·明天》一文中說:「我時常想到苦難的中國人,有時哼唱幼年中國抗戰時的《流亡三部曲》,不禁悲從中來,熱淚盈眶。究竟這是一種什麼樣的感情,自己也說不出來。作為一個炎黃子孫,我希望祖國強大,希望家鄉[[富裕]]。」 因為孫錦昌經常想起自己幼時的艱難,家鄉的貧窮與苦難,特別是今天一些因為貧困被學校拒之於門外而苦無機緣讀書的孩子們,2002年和2004年,孫錦昌先後兩次為家鄉共捐資1000萬元[[人民幣]],設立啟東市孫氏助學獎學基金會、創辦「晨曦學校」。基金會成立以來,已有130位貧困的優秀大中學生受到資助,受助金額60多萬元。2004年9月,孫先生被江蘇省[[南通市]]人民政府授予南通市榮譽市民「金鑰匙」。2005年6月,他又[[慷慨解囊]],捐資500萬元人民幣,在南京百年名校寧海中學設立孫氏助學獎學基金會。他的願望是,想給努力向上的家鄉的孩子們拉上一把,給他們一點兒助力,希望這些孩子學成以後為家鄉的富裕、國家的富強、民族的複興出力。他說:「這,應該是我今後努力的方向。」 [[Category:企業家|CH]][[Category:華人企業家|30]]
返回至
孫錦昌
。
導覽選單
個人工具
登入
命名空間
頁面
討論
變體
檢視
閱讀
檢視原始碼
檢視歷史
更多
搜尋
導覽
首頁
近期變動
隨機頁面
使用說明
工具箱
連結至此的頁面
相關頁面修訂記錄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