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高宗" 修訂間的差異

出自 房屋百科
前往: 導覽搜尋
(新页面: === 生平簡介 === 唐高宗李治(628~683) '''唐代'''皇帝。廟號高宗,諡號天皇大聖大弘孝皇帝。貞觀二年(628)六月十三日出生,卒於弘道元...)
 
行 1: 行 1:
  
=== 生平簡介 ===
+
=== 生平簡介 ======
  
 
+
唐高宗李治(628~683) [[唐代]]皇帝。廟號高宗,諡號天皇大聖大弘孝皇帝。貞觀二年(628)六月十三日出生,卒於弘道元年(683),享年56歲。太宗第九子,母文德順聖皇後長孫氏。字為善。[[貞觀]]五年(631)封晉王。七年,遙授並州都督。太宗晚年,太子[[李承乾]]和魏王[[李泰]]間發生了爭奪皇位繼承權的鬥爭。十七年,承乾謀殺泰未遂。事發,太宗廢太子承乾,黜魏王泰,改立晉王李治為太子。二十三年五月,太宗去世,李治即位,是為唐高宗,時年二十二歲。次年(650)改元[[永徽]]。起初四五年間由顧命大臣[[長孫無忌]]及[[褚遂良]]等掌握朝政。  
唐高宗[[李治]](628~683) [['''唐代''']]皇帝。廟號高宗,諡號天皇大聖大弘孝皇帝。貞觀二年(628)六月十三日出生,卒於弘道元年(683),享年56歲。太宗第九子,母文德順聖皇後長孫氏。字為善。[[貞觀]]五年(631)封晉王。七年,遙授並州都督。太宗晚年,太子[[李承乾]]和魏王[[李泰]]間發生了爭奪皇位繼承權的鬥爭。十七年,承乾謀殺泰未遂。事發,太宗廢太子承乾,黜魏王泰,改立晉王李治為太子。二十三年五月,太宗去世,李治即位,是為唐高宗,時年二十二歲。次年(650)改元[[永徽]]。起初四五年間由顧命大臣[[長孫無忌]]及[[褚遂良]]等掌握朝政。  
+
  
 
太宗女[[高陽公主]]嫁[[房玄齡]]子遺愛。高宗即位,貶遺愛為房州刺史。永徽四年(653),[[房遺愛]]、荊王[[李元景]]及吳王[[李恪]]等謀反。事發,遺愛被殺,李元景、李恪及高陽公主等均賜死,高宗帝位由此得到鞏固。  
 
太宗女[[高陽公主]]嫁[[房玄齡]]子遺愛。高宗即位,貶遺愛為房州刺史。永徽四年(653),[[房遺愛]]、荊王[[李元景]]及吳王[[李恪]]等謀反。事發,遺愛被殺,李元景、李恪及高陽公主等均賜死,高宗帝位由此得到鞏固。  
行 15: 行 14:
 
[[弘道]]元年(683)十二月,高宗去世。葬於[[乾陵]]。
 
[[弘道]]元年(683)十二月,高宗去世。葬於[[乾陵]]。
  
=== 高宗年表 ===
+
=== 高宗年表 ======
 
+
  
 
650年(庚戌)永徽元年 5月[[吐蕃]]贊普棄宗弄贊卒(617-)。
 
650年(庚戌)永徽元年 5月[[吐蕃]]贊普棄宗弄贊卒(617-)。
行 351: 行 349:
  
 
是年薛仁貴卒(614-)。  
 
是年薛仁貴卒(614-)。  
 
=== 後妃子女 ===
 
 
 
'''皇後'''
 
 
[[王皇後]]
 
 
武皇後 武則天
 
 
'''妃'''
 
 
[[蕭淑妃]]
 
 
[[徐婕妤]] [[唐太宗]]賢妃[[徐惠]]之妹
 
 
劉宮人 生燕王李忠
 
 
鄭宮人 生原悼王李孝
 
 
楊宮人 生澤王李上金
 
 
[[韓國夫人]] 武氏 武則天姐(武氏與其女賀蘭氏皆有寵,但未有後宮封號)
 
 
[[魏國夫人]] [[賀蘭氏]]
 
 
'''子'''
 
 
燕王[[李忠]](母[[宮人]]劉氏)
 
 
原悼王[[李孝]](母宮人鄭氏)
 
 
澤王[[李上金]](母宮人楊氏)
 
 
許王[[李素節]](母蕭淑妃)
 
 
代王[[李弘]](母則天皇後武氏) 諡「[[孝敬皇帝]]」
 
 
潞王李賢(母則天皇後武氏) 諡「[[章懷太子]]」
 
 
中宗李顯(母則天皇後武氏)
 
 
睿宗李旦(母則天皇後武氏)
 
 
'''女'''
 
 
[[義陽公主]],母蕭淑妃。
 
 
高安公主,始封[[宣城公主]],母蕭淑妃。
 
 
[[太平公主]],母武則天
 
 
 
 
[[Category:歷史人物|T]][[Category:唐朝|L]]
 
[[Category:歷史人物|T]][[Category:唐朝|L]]

於 2008年9月3日 (三) 13:35 的修訂

生平簡介 ===

唐高宗李治(628~683) 唐代皇帝。廟號高宗,諡號天皇大聖大弘孝皇帝。貞觀二年(628)六月十三日出生,卒於弘道元年(683),享年56歲。太宗第九子,母文德順聖皇後長孫氏。字為善。貞觀五年(631)封晉王。七年,遙授並州都督。太宗晚年,太子李承乾和魏王李泰間發生了爭奪皇位繼承權的鬥爭。十七年,承乾謀殺泰未遂。事發,太宗廢太子承乾,黜魏王泰,改立晉王李治為太子。二十三年五月,太宗去世,李治即位,是為唐高宗,時年二十二歲。次年(650)改元永徽。起初四五年間由顧命大臣長孫無忌褚遂良等掌握朝政。

太宗女高陽公主房玄齡子遺愛。高宗即位,貶遺愛為房州刺史。永徽四年(653),房遺愛、荊王李元景及吳王李恪等謀反。事發,遺愛被殺,李元景、李恪及高陽公主等均賜死,高宗帝位由此得到鞏固。

當時朝鮮半島分成三國:高麗百濟新羅。六年,高麗與百濟聯軍攻新羅,新羅遣使乞援於唐,高宗遂先後派兵出擊高麗和百濟。至龍朔三年(663),唐大將劉仁軌大敗援助百濟的倭國軍於白江口,破百濟,其國王奔高麗。

高宗即位不久,西突厥阿史那賀魯破乙毗射匱可汗,自號沙缽羅可汗。永徽六年,唐遣程知節西擊沙缽羅可汗,從此連年用兵西域。至顯慶二年(657),唐大將蘇定方等大破西突厥,沙缽羅奔石國(今前蘇聯烏茲別克塔什幹一帶),被擒。西突厥亡。高宗以其地分置昆陵、蒙池二都護府。次年,徙安西部護府龜茲(今新疆庫車)。唐代的版圖,以高宗時為最大。

高宗即位後納武則天入宮為昭儀,不久欲廢王皇後,改立武氏為後。對此,長孫無忌及褚遂良等元老重臣表示反對。李義府許敬宗等卻迎合帝意,表示贊成;宿將李績則奏稱:「此陛下家事,何必更問外人。」高宗在李義府等人的支持下,終於在永徽六年廢王皇後,立武氏為皇後。長孫無忌及褚遂良等均遭貶斥,不久,無忌被迫自縊。顯慶(656~661)末年,高宗患風眩頭重,目不能視,難於操持政務,皇後武則天得以逐漸掌握朝政,朝廷內外稱他們為「二聖」。從此武則天成為掌握實權的統治者,高宗處於大權旁落的地位。

弘道元年(683)十二月,高宗去世。葬於乾陵

高宗年表 ===

650年(庚戌)永徽元年 5月吐蕃贊普棄宗弄贊卒(617-)。

9月高侃擊擒突厥車鼻可汗,分置單於、瀚海二都護府。

是年雍、絳、同等九州早蝗,齊、定等十六州水災。

651年(辛亥)永徽二年

正月西突厥賀魯自立為沙缽羅可汗。

7月沙缽羅可汗攻入庭州,遣梁方建討之。

8月大食國始遣使來唐。

閏9月詔義倉改令率戶出粟。

652(壬子)永徽三年

正月牢山之戰,唐軍大敗賀魯軍。吐穀渾、新羅、高麗、百濟並遣使入貢。

3月建大雁塔

7月戶部計,全國380萬戶。

11月駁馬國遣使朝貢。

是年孫思邈著《千金方》。

653(癸醜)永徽四年

3月頒孔穎達五經正義》。廢瑤池都護府。

4月林邑國王遣使貢馴象。

10月睦州女子陳碩真與章叔胤起義。

11月頒新《唐律疏義》。睦州義軍為唐軍崔義玄鎮壓失敗。

是年西突厥乙毗咄陸可汗卒。

654年(甲寅)永徽五年

3月以太宗才人武則天為昭儀。命閻立德領丁夫四萬築長安外郭。

11月「和雇」京兆百姓四萬一千人板築京師羅郭,三十日而罷。

12月樓國獻琥珀、瑪瑙。

是年洛州刺史賈敦頤掠獲豪富籍外占田三千餘頃,以給貧乏。

655年(乙卯)永徽六年

3月程名振破高麗於貴端水。

6月大食遣使來唐。

8月始置員外同正官。京師東西市置常平倉。

10月廢皇後王氏為庶人,立武則天為皇後。

是年日本醫師惠日三度來唐。

656年(丙辰)顯慶元年

5月長孫無忌進史官所撰梁、陳、周、齊、隋五代史志三十卷。

9月詔戶滿三萬以上為上州,二萬以上為中州。

12月置算學。程知節破西突厥。

是年李淳風撰孫子十部算經書成。

657年(丁巳)顯慶二年

3月李義府任中書令。

7月放還天竺方士。

12月蘇定方擊西突厥阿缽羅可汗,大破之。分其地置蒙池、昆陵二都護府。

658年(戊午)顯慶三年

5月遷安西都護府於龜茲。

6月遣程名振、薛仁貴攻高麗。

9月廢書算律學。

11月許敬宗任檢校中書令。

是年褚遂良卒(596-)。尉遲恭卒〔585-) 。

659年(己未)顯慶四年

6月詔改《氏族志》為《姓氏錄》,升後族為第一,餘悉以官品高下為准。

7月殺長孫無忌,大官僚貴族集團分子多被削爵貶官。以李義府為吏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

9月詔以石、米、史等十國置州縣府百二十七。

是年李延壽上所撰南北史。蘇敬等編成《唐修本草》五十三卷。

660年(庚申)顯慶五年

3月發神丘道軍攻百濟。

8月蘇定方等攻占百濟,以其地分置熊津等五都督府。

10月皇後武則天決百司奏本。

661年(辛酉)顯慶六年(二月改元龍朔)

5月命蘇定方等率軍再攻高麗。

6月以吐火羅、波斯等十六國都城置都督府,並隸安西都護府。

是年波斯為大食所侵,卑路斯來投。

662年(壬戌)龍朔二年

正月東都初置國子監。立波斯都督卑路斯為波斯王。

2月改百官名。

3月鄭仁泰等敗鐵勒於天山,九姓乃定。

4月複置律、書、算三學。

7月唐軍劉仁願破百濟於熊津。

12月蘇海政殺興昔亡可汗,突厥諸部有離心。

663年(癸亥)龍朔三年

正月鄭仁泰擊鐵勒盡平之。

2月移燕然都護府於回紇部落,改名為瀚海都護府;其舊瀚海都護府,移置雲中古城,改名雲中都護府

4月下李義府獄,除名,流雋州。

5月鄭仁泰等分屯涼、鄯備吐蕃。吐蕃發兵擊吐穀渾,大破之。吐穀渾可汗曷缽帥數千帳請徙居內地。

9月唐軍孫仁師、劉仁軌滅平百濟,並敗倭兵於白江。

664年(甲子)麟德元年

正月改雲中都督府為單於大都護府。

2月僧玄奘卒(696-)。

12月殺上官儀,政權悉歸武則天,天下稱「二聖」。

665年(乙醜)麟德二年

5月頒行李淳風所造《麟德歷》。

10月高麗王高藏遣子聘唐。

是年歲大稔,米鬥五錢,麰麥不列子市。時太仆有馬七十萬匹。廢陝西銅冶四十八。呂才卒(600—)

666年(丙寅)乾封元年

正月高宗至泰山封禪,至曲阜祀孔子,至毫州尊老子為太上玄元皇帝。

4月還京師。

5月鑄乾封泉寶錢。

6月高麗泉蓋蘇文死,諸子分爭。

10月命李績為遼東行軍大總管以征高麗。

是年令狐德棻卒(583-)。

667年(丁卯)乾封二年

正月罷乾封寶錢,複行開元通寶錢。

2月生羌十二州為吐蕃所破。

3月李績拔高麗十六城,薛仁貴破金山,拔三城。

是年祿東贊卒。

668年(戊辰)乾封三年/總章元年

2月薛仁貴拔扶餘城,扶餘川中四十餘城皆下。

9月唐軍陷平壤,高麗王降。凡下城百七十,戶六十九萬七千。置安東都護府於平壤,薛仁貴任安東都護。

是年京師及山東、江、淮早饑。

669年(己巳)總章二年

5月徙高麗民三萬餘戶於江淮以南及山南、京西。

7月冀州大雨,毀屋一萬四千三百九十區,害田四千四百九十六頃。

8月改瀚海都護府為安北都護府。

9月大風海溢,漂永嘉、安固六千餘家。

11月發九州人夫轉運太原倉粟入京。

12月定銓注法。李績卒(594-)。

670年(庚午)總章三年/鹹亨元年

正月於遼東地置州縣。

4月吐蕃入侵吐穀渾,唐將薛仁貴擊之。

7月吐蕃大敗唐軍,吐穀渾盡沒,餘眾內遷靈州。

12月詔前改官名複舊。

是年天下四十餘州旱及霜蟲,百姓饑乏,詔令任往諸州逐食,仍轉江南租米賑給。獅子國遣使來唐。

671年(辛未)鹹亨二年

7月高侃破高句麗餘眾於安市城。

是年義淨浮海赴印度。

672年(壬申)鹹亨三年

正月昆明蠻十四姓內附,置殷、敦、總三州。

6月於洛州柏崖置倉。

12月高侃大敗新羅兵於橫水。

673年(癸酉)鹹亨四年

3月詔劉仁軌修改國史。

7月婺州暴雨水泛,漂溺居民六百家,詔令賑給。

10月閻立本卒。

12月弓月、疏勒國王入朝請降。

是年李淳風卒(602-)。

674年(甲戌)鹹亨五年/上元元年

2月遣劉仁軌征新羅。

8月高宗李治稱天皇,武則天稱天後。改元上元。

12月於闐王闍伏雄、波斯王卑路斯來朝。武則天上表十二條。

是年李治召見孫思邈,思邈辭疾請歸。

675年(乙亥)上元二年

2月劉仁軌大破新羅。新羅遣使至唐召謝罪」。

3月李治詔令武則天攝國政。則天多引文學之士密參政事,時人謂之「北門學士」。

12月龜茲王白素稽獻名馬。

是年武則天令元萬頃劉禕之等撰《列女傳》、《樂書》、《百僚新戒》等書。

676年(丙子)上元三年/儀鳳元年

2月移安東都護府於遼東。

3月吐蕃攻鄯、廓、河、芳等四州。

8月置南選使。青、齊等州海泛溢,漂溺居人五千家。

677年(丁醜)儀鳳二年 4月河南、河北旱,詔賑給。

5月吐蕃玫扶州。

12月敕關內、河東諸州招募勇敢以討吐蕃,募兵制始此。

是年冊卑路斯為波斯王。

678年(戊寅)儀鳳三年

正月百官、「四夷」朝武則天於光順門。遣曹懷舜等分往河南北募猛士,不問布衣及仕官。

9月唐軍李敬玄與吐蕃戰,敗績。

679年(己卯)儀鳳四年/調露元年

2月東都饑,宮出糙米賑饑,時錢物漸貴。

7月安西都護王方翼築碎葉城,五旬而畢。裴行儉護送卑路斯歸還波斯,不得入其國。

8月設安南都護府於交州。

680年(庚辰)調露二年/永隆元年

3月裴行儉大破突厥於黑山。

8月廢皇太子李賢為庶人,立英王哲為皇太子。

9月遣使賑恤河南、河北諸州水災。

10月文成公主卒。

12月李淳風進注釋《五曹》、《孫子》等十部算經。

永隆中王方翼在夏州都督任內,以牛疫無法耕作,造人耕之法。

681年(辛巳)永隆二年/開耀元年

正月突厥侵原、慶等州。

7月夏州群牧使奏:自調露元年九月以來喪馬十八萬匹,吏卒為胡所殺者八百餘人。

8月河南、河北大水,許災區往江淮以南就食。

682年(壬午)開耀二年/永淳元年

正月以年饑令關內諸府兵於鄭、綏等州就穀。

6月關內先水後早,蝗繼以疾,米鬥四百,兩京間死者

相枕於路,人相食。

是年孫思邈卒(581-)。

683年(癸未)永淳二年/弘道元年

4月綏州部白鐵餘起義據城平縣,尋被鎮壓。

12月高宗卒(628---)。李顯即位,政事決於武則天。

是年薛仁貴卒(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