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權

出自 房屋百科
於 2008年9月3日 (三) 17:46 由 Napole (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新页面: ==平生簡介== '''孫權(公元182-252),漢族,字仲謀。東吳大帝,三國時吳國的建立者。政治家、軍事家。吳郡富春縣(今浙江富陽)人...)

(差異) ←上個修訂 | 最新修訂 (差異) | 下個修訂→ (差異)
前往: 導覽搜尋

平生簡介

孫權(公元182-252),漢族,字仲謀。東吳大帝,三國時吳國的建立者。政治家、軍事家。吳郡富春縣(今浙江富陽)人。孫堅,是春秋時大軍事家孫子之後。任長沙太守,封破虜將軍。兄孫策,為討逆將軍,封吳侯。

孫權生於光和五年(公元182年),稱帝於黃龍元年(公元229年)卒於太元二年(公元252年)。 孫堅次子,幼年跟隨長兄孫策平定江東,孫權15歲被舉為孝廉、秀才,任陽羨(今宜興)長,代行奉義校尉。演義中200年孫策早逝,臨死前對孫權說「內事不決問張昭,外事不決問周瑜」。孫權繼位為吳侯。

208年,孫權起兵西進,收服甘寧,圍剿滅了黃祖。 同年,曹操南下,劉備大敗,曹操占了荊襄後給孫權寫信,直意要取下東吳。東吳內部分為主戰和主和兩派,主戰以魯肅為首,主和以張昭為首。張昭在當時是很有說服力的,但孫權卻有意一戰。此時,魯肅從江夏帶來諸葛亮,表明劉備聯吳抗曹的決心。周瑜及時返回,說明曹操的種種弊端,說明戰有望獲勝。孫權果斷決定,以周瑜為主帥,出兵三江口,與曹操決戰。這便是歷史上有名的赤壁之戰

赤壁戰後,孫權為聯合劉備,將其妹孫仁嫁給劉備。後又從魯肅之計,將荊州借給劉備。後劉備取川成功,孫權讓劉備歸還荊州,劉備不從。魯肅單刀會後討回了三郡。後孫權出戰合淝,被張遼擊敗。217年,魏吳大戰於濡須口,雙方均不能獲勝。濡須口之戰後,孫權與曹操和睦,並簽定了魏吳秘密同盟,共伐關羽。

公元219年,關羽攻打樊城,孫權任命呂蒙取下荊州。呂蒙用「白衣渡江」之計取下荊州,又在麥城生擒了關羽,孫權將關羽殺害,並將頭顱送給曹操。220年,曹丕代漢。221年,劉備稱帝,然後立即起兵攻打東吳,名曰為關羽報仇,實為爭奪荊州。孫權果斷任命38歲的年輕將領陸遜為大都督,迎戰劉備。陸遜在彝陵用「火燒連營」之計大破劉備。222年,孫權自封吳王,定都於建業。223年,劉備病逝,諸葛亮為了北伐,派鄧芝過江講和。孫權與蜀漢和睦,共伐曹魏。224年曹丕大軍攻打東吳。孫權讓徐盛火攻破敵,將曹丕燒成重傷。226年,曹丕病亡。孫權親自率軍攻打江夏,卻因太守文聘的堅守而敗。 公元229年,孫權自稱吳國皇帝,改國號吳,東吳王朝正式成立。旋即遷都建業(今江蘇南京市)。公元234年,孫權響應了諸葛亮的最後一次北伐,禦駕親征合淝,卻敗於揚州都督滿寵。稱帝後孫權曾派將軍衛溫等率大規模人出海,加強對夷州(今台灣)的聯系。又設置農官,實行屯田;並在山越地區設立郡縣,促進了江南土地的開發。但同時,稱帝後的的孫權日益驕奢獨斷且賦役繁重,刑罰殘酷,人民經常起義反抗。在立太子方面,孫權也犯了很大的錯誤。太子孫登英年早逝後,孫權先是廢了第二任太子孫和,又賜死魯王孫霸,最後立幼子孫亮為太子,這為日後的吳宮政變埋下了禍根。252年,孫權病逝,終年71歲。諡號大皇帝,廟號太祖。在位30年。統治東吳地區52年。

簡明傳記

孫權19歲就繼承了其兄孫策之位,力據江東,擊敗了黃祖。後東吳聯合劉備,在赤壁之戰擊潰了曹操軍。東吳後來又和曹操軍在合肥附近鏖戰,並從劉備手中奪回荊州、殺死關羽、大破劉備的討伐軍。曹丕稱帝後孫權先向北方稱臣,後自己建吳稱帝,遷都建業。

6a22e8242165e52b8744f93b.jpg

孫權英武果斷,膽略過人。他曾在濡須口一帶,乘大船偵探魏軍陣容,異常鎮定自若。魏軍弓箭齊發,箭鏃集中在船的一側。孫權下令掉轉船頭,再以另一側受箭,待箭勻船平後再安全駛回。他"博覽書傳歷史"頗有才華。他曾寫信給曹操說:"春水方生,公宜速去足下不死,孤不得安。"短短16字,寓意很深。  

東漢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戰敗劉表,取得荊州,企圖一舉滅吳。他對孫權聲稱:"今治水軍80萬方與將軍會獵於吳。"孫權沒有被曹操的氣勢洶洶所嚇倒。他果斷地采納魯肅的建議,與劉備結成同盟,在著名的赤壁之戰中,用火攻戰術大破曹軍,奠定了三國鼎立的局面。  

孫權審時度勢,考慮重新選擇一個合適的政治中心。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他在聽取各方面的意見後,毅然決定自京口(今鎮江)徙治秣陵(今南京),又在石頭山建石頭城。次年改秣陵為建業。黃初二年(公元221年),因與劉備爭奪荊州,為便於指揮對作戰,又以荊州的鄂城為政治中心,改稱武昌。黃龍元年(公元229)四月,孫權在武昌稱帝。同年九月,又將都城自武昌遷回「舟車便利,無限險之虞:田野活饒,有轉輸之籍;進可以戰,退可以守」的建業。這樣,孫權開創了南京的建都歷史。  

孫堅在討伐董卓時,於洛陽的一間公廁,發現了孫權與傳國玉璽,據稱之所以孫權會被丟棄在廁所里,是因為大家都認為孫權的藍眼珠,是個不詳之兆,但孫堅與孫策不相信,便將孫權帶回家撫養長大,結果後來孫堅和孫策雙雙戰死,大臣們因此非常地恐慌,紛紛計劃離開吳國,也因此東吳變成了東無,也就是「無人才之國」,但周瑜獨不離,反倒繼續協助孫權,後來大臣們雖然都回返,而孫權也從此不再帶來災禍,卻也從此變成了個無能,直到過世為止。

718e25c75e5213c4d10060ad.jpg

孫權規劃並建造了建業都城,城周二十里十九步。建業城中建有壯麗的宮城和衙署、民居中、寺院,城外有石頭城、丹陽郡城,還有人口集中和商業繁榮的市場。孫權創建的建業成為古代一座真正的城市,為日後南京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孫權對開發建業和整個江南地區做出重大貢獻。他采取了不少措施,鼓勵發展生產。他"親自受田",將駕車用的八頭牛改作耕牛,以表示提倡農業生產。並下令禁止官史在家忙時征調農民服徭役,以保證生產期間,又興修水利,疏浚和擴大秦淮河水道,開破崗瀆、運瀆、東渠、潮溝等。當時建業城有數千名技術熟練的手工業工人,從事絲織、冶鑄生產。孫權還發展了航海事業,派將軍衛溫和諸葛直領兵萬人航行到夷州(今台灣省),又派人出使遼東半島海南諸國,有的使者到高句麗、扶南(今柬埔寨)、林邑(今越南中部)和南洋群島等地。公元247年,還為西域僧人康僧會建造了建初寺,這是金陵的第一座佛寺。  

孫權統治江東長達51年。他的一生,正是吳國創業的黃金時代。但到他的晚年,有才華的太子孫登不幸早逝,其他子孫們為了王位明爭暗鬥吳的元氣大傷。太元二年(公元252年),孫權,這位雄踞江東的傑出政治家在失望中與世長辭,終年71歲,廟號太祖,諡號曰大皇帝,葬於蔣陵(今江蘇省南京市紫金山南梅花山)。

傳說故事

孫權非常喜歡喝酒,酒喝多了,往往會耽誤大事。不過,他有個特點,能虛心聽取別人勸說,改正錯誤。這里介紹他能聽諷納諫的兩則小故事。

11794d439ef55b099313c605.jpg

孫權當了吳王之後,就大擺酒宴,招待群臣。到酒宴將要結束的時候,他親自起身,向大臣們行酒。走到騎都尉虞翻面前,虞翻假裝喝醉,伏在地上。等到孫權回到座位上,他又起身坐下。於是孫權大怒,手持利劍要殺他。當時在座的大臣都嚇得不敢上前勸阻,只有大司農劉基上前抱住了孫權,不讓他去殺虞翻,並勸說:大王在飲酒之後,殺掉有才能的人,是非常不妥當的。即使虞翻有罪,天下人又有誰知道呢?正是因為大王能廣招人才,容納賢士,所以天下有才之人望風而至,現在一下子廢棄了自己的好名聲,這樣做值嗎?孫權說:曹操尚且殺掉孔融,我為何不能殺虞翻呢?劉基說:曹操輕易害死賢人,天下人都反對他。而大王施行仁義,與堯舜這樣的賢君相比,怎麼可以與曹操相提並論呢?孫權聽了劉基的一番話後,怒氣慢慢地消退。虞翻因此而免於死罪。酒席後,孫權對手下人說:從今以後,我酒後說要殺人,你們都不要去殺。

又有一次,孫權在武昌臨釣台飲酒,喝得酩酊大醉,,醉後他叫人用水灑席上的大臣,並對大家說:今天飲酒,一定要醉倒在這里不可。當時,任輔吳將軍的張昭,板起臉孔,一言不發地離開酒席,走到外面,坐在自己的車內。孫權派人叫他回去,說:今天只不過是共同飲酒,取樂罷了,你為什麼要發怒?張昭回答說:過去紂王造了糟丘酒池,作長夜之飲,也是為了快樂,不認為是壞事。孫權聽了,一句話也不說,臉上露出慚愧的神色,於是立即撤了宴席。

生平大事記

公元196年 (建安元年)

3bc6f75054242f441038c20c.jpg

孫權15歲被舉為孝廉、秀才,任陽羨(今宜興)長,行奉義校尉。

公元199年 (建安四年)

孫權跟隨孫策征討劉勳、黃祖等人。

公元200年 (建安五年)

孫策逝世,孫權繼位吳侯。張昭、周瑜等重臣全心輔佐孫權。

曹操上表孫權為討虜將軍,領會稽太守,屯居吳,使丞之郡行文書事,孫權招賢納士,開始統治江東。

公元202年 (建安七年)

孫權母親吳氏逝世。

公元203年 (建安八年)

孫權西伐黃祖,水戰大捷,但未攻占城池。

公元204年 (建安九年)

孫權之弟丹楊太守孫翊被手下殺害,孫權從兄孫瑜代任。

公元205年 (建安十年)

孫權派賀齊討上饒,分為建平縣。

公元207年 (建安十二年)

孫權西征黃祖,大勝而回。

公元208年 (建安十三年)

春,孫權再次征討黃祖,大將呂蒙打破黃祖前鋒,淩統、董襲等人破城後屠城。

黃祖敗逃,被馮則追殺梟首。

孫權派賀齊討黟、歙,分歙為始新、新定、犁陽、休陽縣,以六縣為新都郡。

荊州牧劉表病亡,曹操舉大軍南下,劉琮舉眾以降,劉備進住夏口,派諸葛亮聯合孫權。

當時百官大多勸孫權投降曹操,惟有周瑜、魯肅和孫權同心,欲迎擊曹軍。

孫權於是令周瑜、程普為左右都督,領軍兩萬,聯合劉備軍,在赤壁大破曹操軍,追擊曹軍至到南郡。

甘寧在夷陵被曹仁圍困,孫權用呂蒙計救出甘寧。

孫權親自率軍圍合肥,派張昭等人攻打九江之當塗,兩條戰線作戰不順,孫權於是退軍。

公元209年 (建安十四年)

73ca5910717623e4c3ce79da.jpg

周瑜打敗曹仁,孫權任周瑜為南郡太守。

劉備上表孫權為車騎將軍,領徐州牧。

公元211年 (建安十六年)

孫權移治於秣陵。

公元212年 (建安十七年)

孫權改秣陵為建業(今南京市),作濡須塢。

公元213年 (建安十八年)

正月,曹操攻打濡須,孫權與之相拒月餘。曹操遠望孫權軍,贊歎孫權軍容齊肅,於是退軍。

公元214年 (建安十九年)

五月,孫權征討皖城。閏月,攻克皖城。

劉備收蜀。孫權派諸葛瑾討還荊州諸郡,劉備不允,關羽驅逐孫權派出的南三郡長吏,兩家矛盾激化。

孫權派呂蒙等人領兵二萬取長沙、零陵、桂陽三郡;派魯肅領萬人屯巴丘以防關羽,孫權親自駐紮陸口,為諸軍節度。

呂蒙收複長沙、桂陽,惟零陵難以攻克,呂蒙利誘零陵守將赫普,於是孫權盡得三郡。

呂蒙與孫皎、潘璋、魯肅幾路軍並進,和關羽相拒於益陽。

曹操入漢中,劉備孫權議和,再度結盟,分荊州、長沙、江夏、桂陽以東屬孫權,南郡、零陵、武陵以西屬劉備。

孫權與淩統、甘寧等在津北和曹操軍大戰,被魏將張遼打敗,孫權乘駿馬跳過津橋逃走。

公元216年 (建安二十一年)

曹操再次攻打濡須。

公元217年 (建安二十二年)

春,孫權派都尉徐詳詣曹操請降,兩家暫時和解。

公元218年 (建安二十三年)

十月,孫權親自騎馬射虎,老虎咬傷馬匹,危急之際孫權用雙戟擊傷老虎,最終和手下將之捕獲。

公元219年 (建安二十四年)

孫權向曹操表示願意攻打關羽,曹操為使關羽孫權相爭,命曹仁把孫權寫給曹操的密信射到關羽軍中,關羽陷入兩難境地。

閏月里,孫權征討關羽,呂蒙打破公安,俘虜將軍士仁,後軍到南郡,南郡太守糜芳投降。

呂蒙軍據江陵,安撫百姓,釋放於禁。

陸遜軍取宜都,獲秭歸、枝江、夷道,於是屯居夷陵,守峽口防備蜀漢援軍。

關羽兵還當陽,西保麥城。

孫權派人誘降關羽,關羽軍偽降,立幡旗為象人於城上,逃出麥城,眾人失散,只剩下十餘騎,孫權派朱然、潘璋軍埋伏於關羽等人前行道路。

十二月,潘璋部將馬忠抓獲關羽及關平、趙累等於章鄉,孫權斬殺關羽,平定了荊州。

當年瘟疫盛行,孫權盡免荊州民租稅。

A0ca99d63f70773707088b0d.jpg

曹操上表孫權為驃騎大將軍,領荊州牧,封南昌侯。

孫權派校尉梁寓奉貢漢室。

公元220年 (建安二十五年、魏黃初元年)

秋,魏將梅敷使張儉投降孫權。

公元221年 (魏黃初二年)

四月,孫權都鄂,改名武昌,以武昌、下雉、尋陽、陽新、柴桑、沙羨六縣為武昌郡。

五月,建業言甘露降。

八月,孫權與曹丕聯盟,釋放於禁等人。

劉備大軍來攻打東吳,孫權以陸遜為都督,帶領朱然、潘璋等人迎拒劉備。

公元222年 (東吳黃武元年)

正月,孫權自稱吳王。陸遜部攻下蜀五屯。

三月,鄱陽傳言黃龍現世。

蜀軍分據險地,前後連營五十餘個。陸遜隨輕重以兵應拒,自正月至閏月,大破蜀軍,斬殺、俘虜蜀軍數萬,劉備逃回。

九月,魏將曹休、張遼、臧霸兵出洞口,曹仁兵出濡須,曹真、夏侯尚、張郃、徐晃軍圍南郡,攻打東吳。

孫權派呂範等督五軍,以水軍迎戰曹休等人,派諸葛瑾、潘璋、楊粲等率軍救南郡,派朱桓在濡須迎戰曹仁。

十一月,因大風,呂範軍兵溺死數千,退回江南。曹休派臧霸用輕船五百、敢死軍萬人襲攻徐陵,燒攻城車,殺死數千人。

東吳將軍全琮、徐盛追斬魏將尹盧,回擊了魏軍,曹丕大敗不久身亡。

孫權改夷陵為西陵。

公元223年 (東吳黃武二年)

8605f5f85443b817d9f9fd0d.jpg

正月,曹真分軍據江陵中州。

三月,曹仁派將軍常雕等帶兵五千晨渡濡須中州,並分軍急攻朱桓部,朱桓嚴守,東吳將軍嚴圭等擊破常雕,魏軍皆退。

四月,群臣勸進,孫權不允。

五月,曲阿傳說甘露降。

戲口守將晉宗反叛東吳,數犯邊境。

六月,孫權派賀齊、麋芳、劉邵等襲蘄春,生擒晉宗。

十一月,蜀派中郎將鄧芝聯結東吳。

公元224年 (東吳黃武三年)

夏,孫權派中郎將張溫出使蜀中。

八月,東吳大赦死罪。

九月,曹丕出廣陵,望長江,感歎東吳有孫權,無法侵占,返回北方。

公元225年 ( 東吳黃武四年)

該年江東連續地震。

公元226年 (東吳黃武五年)

七月,孫權聽聞曹丕去世,征討魏國,圍困石陽,奪得江夏。

蒼梧傳言鳳凰現世。

孫權派全琮平討山越。

公元228年 (東吳黃武七年)

五月,鄱陽太守周魴偽叛,誘魏將曹休。

八月,孫權至皖口,派將軍陸遜督諸將大破曹休於石亭。

公元229年 (東吳黃龍元年)

春,百官勸進。

四月,夏口、武昌傳言黃龍、鳳凰現世。

丙申日,孫權即皇帝位。改年號黃龍,國號大吳。

追尊父親破虜將軍孫堅為武烈皇帝,母親吳氏為武烈皇後,兄長孫策為長沙桓王。

孫登為皇太子,顧雍為丞相,陸遜為上將軍,諸葛謹為大將軍。

三分天下,豫、青、徐、幽屬吳,兗,冀,並,涼屬蜀。司州之土以函穀關為界,東吳蜀漢再度聯盟坑魏。

九月,孫權遷都建業。

公元230年 (東吳黃龍二年)

正月,魏建造合肥新城。

孫權派遣將軍衛溫、諸葛直領兵卒萬人,過海訪夷洲及亶洲,得夷洲數千人而回。

公元231年 (東吳黃龍三年)

二月,孫權派潘浚率軍五萬,討伐武陵蠻夷。

東吳將軍孫布詐降以誘魏將王淩,十月,孫權以大兵潛伏於阜陵,王淩察覺東吳計策後撤退。

公元232年 (嘉禾元年)

吳魏爭奪遼東。

十月,魏遼東太守公孫淵向孫權稱臣。

公元233年 (嘉禾二年)

公孫淵反複無常和東吳翻臉,孫權欲被征,被部下勸阻,於是討伐曹魏合肥等地,均無功而返。

公元234年 (嘉禾三年)

五月,孫權派遣陸遜、諸葛瑾等屯江夏、沔口,孫韶、張承等向廣陵、淮陽,孫權率大軍圍攻合肥新城,最終再次無功而返。

八月,孫權派諸葛恪討伐山越。

十一月,潘浚掃平武陵蠻夷,孫權複曲阿為雲陽,丹徒為武進。

公元235年 (嘉禾四年)

夏,孫權派呂岱討伐廬陵賊李桓、羅厲等。

公元236年 (嘉禾五年)

二月,武昌傳言甘露降於禮賓殿。

李桓,羅厲等被擒。

冬十月,東方出現彗星。

鄱陽賊彭旦等反亂。

公元237年 (嘉禾六年)

二月,陸遜討伐彭旦成功。

十月,孫權派全綜攻打六安,戰事不順。

諸葛恪平掃山越,北屯廬江。

公元238年 (赤烏元年)

夏,呂岱討伐盧陵賊。

八月,武昌傳言麒麟現世。

孫權改年號為赤烏。

公元239年 (赤烏二年)

孫權幾動幹戈,成功討伐廖式等叛將。

公元240年 (赤烏三年)

該年災荒不斷,冬十一月,孫權開庫濟民。

公元241年 (赤烏四年)

正月,大雪平地深三尺。

夏四月,孫權派全琮攻打淮南、諸葛恪攻打六安、朱然圍樊城,諸葛瑾取柤中。

五月,太子孫登夭亡。

司馬懿親解樊城之圍。

公元242年 (赤烏五年)

正月,立孫和為太子,改禾興為嘉興。

八月,立子孫霸為魯王。

公元243年 (赤烏六年)

正月,新都傳言白虎現世。

諸葛恪征六安,打破魏將謝順營。

十二月,扶南王範旃派使獻樂人、特產。

公元245年 (赤烏八年)

七月,馬茂造反,被夷三族。

孫權再次下令屯田。

公元246年 (赤烏九年)

二月,孫權派朱然征討魏國柤中,斬敵千餘人。

公元250年 (赤烏十三年)

孫權廢太子孫和,賜死魯王孫霸。

十月,魏將文欽偽叛以誘朱異,孫權派呂據等人迎文欽。朱異待重以待,文欽於是不敢進。

十一月,孫權立孫亮為太子。派軍十萬,作堂邑塗塘以淹北道。

十二月,魏大將軍王昶圍南郡,荊州刺史王基攻西陵,孫權派戴烈、陸凱防禦。

神人授孫權書。

公元251年 (太元元年)

五月,孫權立皇後潘氏,改年太元。

十一月,孫權祭南郊返回後,開始生病。

孫權下詔省徭役,減征賦,除民間疾苦。

公元252年 (太元二年)

正月,孫權立孫和為南陽王,居長沙。孫奮為齊王,居武昌。孫休為琅瑚邪王,居虎林。

二月,孫權大赦,改元為神鳳。

四月,孫權逝世,時年七十一歲,諡大皇帝,廟號太祖。在位30年。

七月,孫權被葬於蔣陵。

少年大志 十五而立

孫權是吳郡富春(現在浙江富陽)人,字仲謀,父親孫堅曾被封為烏程侯、破虜將軍,他的哥哥孫策也被曹操上奏封為討逆將軍和吳侯。孫權在小時候便跟著父親和哥哥轉戰各地,見過世面,而且他又很愛讀書,歷史、文學各方面都廣泛涉獵,這使得孫權初步具備了文韜武略。孫權有著開朗的性格,也很能容人。在父兄的軍隊中名望很高,在父親戰死後,有時還給哥哥出謀劃策,讓哥哥孫策大為驚訝,沒想到弟弟竟有如此過人的謀略。孫策很高興,在設宴招待賓客的時候,總是對弟弟孫權說:「你看,現在眼前的文臣武將,以後都會成為你的屬下,輔佐你成就大業的。」為了讓弟弟早日成材,孫策讓他去做了一個縣的縣長,這時的孫權只有十五歲。

臨危受命 穩固江東

公元200年,孫策被害致死,臨終時,孫策將孫權托付給了張昭,然後又將印信交給了孫權,對他說:「如果論率領江東將士征殺疆場,和天下豪傑逐鹿中原,你比不上我。但是如果論知人善任,合力穩定江東,哥哥我又不如你了。現在大任已經落到你的肩上,你自己好好努力吧。」孫策死的時候也很年輕,僅僅二十六歲,孫策也沒有辜負哥哥的希望,在二十七歲時聯合劉備在赤壁大戰中大敗曹操,奠定了自己的霸業。

孫權繼承父兄大業之初,政權很不穩固,當時的統治區域雖然已經包括了江東六郡,但並沒有完全穩定,再加上孫策剛死,許多人想投靠新主子。危難之際,文臣張昭和武將周瑜齊心協力說服了大家一起輔佐孫權,說孫權完全能擔當複興江東的重任。政權終於初步穩定了下來。

緊接著,孫權便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來繼續穩固自己的地位,並看准時機來擴充領地。哥哥孫策以前任命的廬江太守李術在孫策死後不再聽從孫權的命令,顯露出反叛之心,還明目張膽地收留包庇叛將。孫權命他交出,李術卻狡辯說:「如果你有德有才,那大家一定會聽從你調遣的。如果沒有德,那大家肯定會離開你另投別處。我現在不能從命。」公開和孫權作對。

為了徹底除掉李術,孫權周密謀劃。他預料到李術將來被攻時肯定會向北面的曹操求救,於是就先下手,寫信給曹操。信中重提李術以前殺掉曹操的揚州刺史的舊事,以引起曹操的嫉恨,然後說李術的本性狡詐凶殘,毫無信用。現在我要興兵討伐他,希望曹操不要聽信李術的詭辯之詞,給他派援兵。孫權這封信很絕,可謂一箭雙雕:一是堵死了李術的退路,二是堵住了曹操出兵的借口,因為當時曹操為了多樹立一個割據者和江東作對,自己就多了一份力量。准備工作做好了,孫權便開始動手了。

等孫權的軍隊將李術圍困在皖城後,李術果然不出孫權所料,急忙向曹操求救兵。曹操恨他反複無常,拒絕出兵。李術終於被孫權誅殺。

平定了李術,孫權又平定了一次內部的叛亂。他的堂兄孫輔害怕孫權年輕無能,無法保住江東,自己與其等死,不如先投靠曹操,然後自己來做江東之主。沒想到送信的人並沒有和他同流合汙,而是直接將信送到了孫權那里。孫權先是不動聲色,然後叫上張昭一起去找孫輔。見了堂兄,孫權笑著說:「兄長是不是享樂得不知如何是好了?為何私自招引別人來江東?」 開始孫輔不肯承認,等孫權將他給曹操的書信拿出來後,再也無法抵賴。張昭一見,也異常惱怒。孫權將孫輔抓了起來,考慮到兄弟情誼,沒有要他的性命,而是將他監禁起來。對於他的屬下,孫權毫不手軟,基本上都處死了,手下的兵士則分給了眾將充實軍力。

龍圖霸業 縱橫捭闔

輔佐孫權的大臣們中,除了張昭和周瑜之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人物就是魯肅。他對於孫權就好像諸葛亮對與劉備一樣,他也曾經像諸葛亮在《隆中對》中那樣為孫權分析過天下大勢:「現在的漢朝已經無法恢複元氣了,但是曹操也很難短期內將他清除。現在將軍您最重要的是安定自己的後方,以便對抗曹操。穩固自己的領地之後,再等待有利時機,四處征討,最終將長江兩岸廣闊的領地據為己有。到那時便可以稱帝號令天下了。這其實就是當年漢高祖曾經創立的功業。」

剿、撫山越人

孫權聽從了魯肅的謀略,開始穩固江東,適時地出擊,擴充領地。首先他解決了山越人騷擾的問題。山越人是秦漢時期百越的後代(百越就是古時候生活在現在江南和華南,以及西南的廣西和雲南的少數民族,現在的「越南」一名就是在百越之南的意思),為了逃避原來苛重的賦稅,逃進山林中,形成了自己的組織和社會,拒絕向孫權政權交納租稅。開始,孫權派兵鎮壓,但收效不大。為了集中兵力對外用兵,解除後顧之憂,孫權調集重兵開始對付山越人。大將呂範、程普、太史慈、韓當、周泰等領兵合圍,逐漸將山越人的領袖抓獲,其他山越人區別對待:強壯的青年人充實軍隊,老人、婦女統一管理,從事農業生產。孫權集中兵力終於解決了山越人的問題,後方得以徹底穩固,這為他下一步對外用兵奠定了基礎。

滅黃祖占夏口

解決山越人之後,孫權開始進攻割據在長江上遊的江夏太守黃祖。黃祖匆忙備戰,他先將兩艘大船橫著排在江面上,船上有上千將士,准備用弓箭擊退孫權的戰船。同時,又用大繩拴上巨石沉到江里,以此來固定大船。這樣,兩艘大船如同水上的城牆一樣橫斷了長江。

孫權的江東水軍並沒有畏懼,將軍董襲率領敢死隊,每人身上穿雙層甲胄,猛沖到了黃祖的大船邊,董襲用刀砍斷了兩根拴巨石的大繩。面對江東水軍的強大攻勢,黃祖趕忙派將迎戰,結果被殺。黃祖只好敗退,最後還是被追殺喪命。戰勝了黃祖後,孫權將夏口納入了自己的版圖。

赤壁大戰 三分天下

赤壁之戰示意圖

42e89c26cfaff50f8a82a1c9.jpg

在孫權躊躇滿志地想繼續進兵荊州時,曹操卻領兵南下,在他之前進入荊州地界。孫權聯合劉備共抗曹操,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赤壁之戰。

當時的荊州牧(即荊州的行政長官)劉表剛病死,兩個兒子劉琦和劉琮不合,魯肅建議孫權派他去勸說他們與江東合作,同時盡力聯合暫時寄居荊州的劉備,共同抗擊曹操,然後再尋機奪取荊州,奠定帝王大業。以後孫權的行動基本上是按照魯肅的計策施行的。

魯肅在歷盡艱辛見到劉備之後,提出了聯合抗曹的主張,這和劉備、諸葛亮的設想不謀而合。後來曹操從江陵東進,形勢危急,諸葛亮急忙同魯肅一起去見孫權,分析了曹操兵力與江東和劉備兵力的對比,以及曹操長途征戰的不利因素,加上水上作戰江東占據上風。孫權聽了很興奮,便召集大臣們共同商議,恰好這時曹操送來了書信,說自己領兵八十萬,要與江東決一雌雄。曹操的恐嚇使張昭等文臣提出暫時投降曹操。孫權很不高興,後來借口去廁所暫時躲出來,魯肅追上他又進行勸說,說別人投降都可以,惟獨他孫權不能,否則性命難保。魯肅又提議孫權將周瑜請來商議。周瑜回來之後力主抗曹,這堅定了孫權的信心。劉備和江東終於聯合起來做抗曹的准備。

周瑜領兵出擊,在赤壁和曹操的軍隊遭遇,周瑜采納了大將程普的計策,用苦肉計取得曹操的信任,說要投降曹操。然後用十艘戰船裝滿柴草、油脂,用火攻燒掉了曹操大營。曹操敗走華容道,狼狽北撤,損兵折將,死傷過半。赤壁一戰,曹操大傷元氣,三國鼎立局面基本上形成。這一年,孫權僅僅二十七歲。《三國演義》中對諸葛亮的作用有些誇大,對周瑜的描寫也比較多,但忽視了孫權的作用,文學作品和歷史事實畢竟有些出入。

孫權也會草船借箭

在赤壁打敗曹操之後,周瑜逐步取得了江陵地區。孫權又任命步騭為交州(現在的廣州一帶)刺史,步騭領兵南下,將東吳的勢力擴展到了交州一帶。

後來曹操又南下和孫權在長江兩岸激戰,地點就在現在南京附近,當時的南京叫建業,是江東的都城。原來的都城在京口,即現在江蘇省的鎮江,後來孫權遷到了建業,並修築了石頭城。

在和曹操激戰的時候,孫權親自乘船觀測敵情。曹操手下大將以為是來挑戰的,就想出擊,曹操則認為是孫權來觀察軍情的,不准出擊,只是增加了防備。孫權觀察完了,命令回本部大營,還命人奏樂助威。曹操見孫權竟有如此過人的膽略,江東的戰船井然有序,很是驚歎:「以後生兒子就要生個像孫權這樣的,如果都像劉表那樣的兒子,連豬狗都不如。」

一次,孫權又乘船到曹操軍營前來刺探軍情,曹操命令放箭阻止。孫權所乘大船的一邊因為滿是羽箭,船開始傾斜,孫權立即命令將船掉頭,這樣另一邊也很快射滿了箭,船又平衡了,孫權這才下令回營。

沙場歷險

曹操

在公元前215年,孫權趁曹操在別處用兵大舉進攻合肥,這次經歷了一次凶險。合肥守將張遼、李典等都是勇將,雖然兵力對比懸殊,但挑選的敢死隊卻使孫權無法取勝。孫權圍攻十多天見無法拿下合肥,便下令撤兵。張遼在後邊緊追不舍,孫權撤到河邊時,橋上的木板已經被張遼事先拆掉了一丈多長,根本無法過河。最後還是大將穀利猛抽孫權的馬,使馬騰空一越過了斷橋,化險為夷。

分割荊州

到後來,孫權為了集中精力和劉備爭奪荊州,便和曹操講和了。曹操見無法取勝,也順水推舟表示同意。荊州原是為了聯合劉備抗曹暫時借給劉備的,後來孫權想和劉備聯合奪取巴蜀即現在四川一帶,但劉備想以後自己獨占,攔截孫權的軍隊不讓通過。劉備後來真的得到了益州,孫權氣憤不已。

孫權屢次索要荊州,劉備都借口不還,使雙方的矛盾激化。最後因為曹操進軍關中,威脅了劉備後方,劉備提出講和,孫權也因為兵力不足,結果雙方商議將荊州地區分割,南郡、武陵和零陵由劉備管轄,而長沙、江夏和桂陽劃歸江東。其實孫權並不滿足於此,他想以後借機再奪取整個荊州。魯肅也常勸說孫權要和荊州的守將關羽和好,以便共同抗曹。孫權於是提出和關於結成兒女親家,但關羽卻將求親的孫權使者大罵一頓,說自己的女兒絕不會嫁給孫權那窩囊廢一樣的兒子。這使孫權非常生氣,於是下決心奪回全部荊州。

智勝關羽 謀奪荊州

開始,孫權怕自己的軍隊無法打敗關羽的守軍,一時沒有什麼良策。這時大將呂蒙獻出一計:「現在關羽正在圍攻襄樊,但他卻在荊州也保留了重兵把守,沒將軍隊全部調往襄樊,主要是為了防備我們偷襲。現在我先假裝有病請假回都城休養,關羽對此不會有懷疑的,因為他知道我平時就有病,回來時我再帶走一部分軍隊迷惑他。這樣,關羽必然會放松荊州的警惕性,然後肯定會將大部分軍隊調往襄樊去的。那我們便可以在夜間偷偷進軍,偷襲荊州必然成功,到那時荊州就會落入我們手中,關羽也能斬殺。」

呂蒙和孫權依照計策行事,等呂蒙回來後,孫權便派了一個無名的儒將陸遜去接替呂蒙的職位。這個陸遜也並非等閑之輩,以後就是他火燒了替關羽報仇、發兵來攻的劉備八百里連營,最後使劉備連病帶氣死在了白帝城。陸遜到任之後,馬上給關羽寫了一封信,信中極力地吹捧關羽,說他神勇無敵,自己仰慕已久,請以後有機會多多指教。關羽見信後便信以為真,放松了警惕,就像呂蒙他們預料的那樣,將荊州的兵力大部分都調到襄樊助攻去了。

孫權得到信息之後馬上發兵,他讓呂蒙為先鋒沿江前進,趁黑夜俘虜了江邊的守軍,然後向荊州其他地區進軍,到了南郡時守城的糜芳很吃驚,沒想到江東的軍隊會來。因為原來就和驕橫的關羽有矛盾,加上兵力無法守城,糜芳便開城門投降了。呂蒙對關羽部下很照顧,沒有妄加殺戮。

夷陵之戰 力創蜀國

關羽知道南郡失守後,連忙撤兵南下,然後派使者到南郡探聽消息。呂蒙熱情迎接,盛情款待使者,還讓他和關羽將領的家屬們見面。呂蒙這一手軟的措施非常奏效:使者回去後,將領們聽說自己的家屬照顧得比原來還好,便沒有了收複南郡的士氣了。關羽見將士們毫無鬥志,只好到麥城(即現在湖北當陽東南)固守,孫權派人去勸降,關羽假裝投降,將旗幟和假人樹立在城牆上,自己趁夜突圍。將士們都各自逃命去了,跟隨他僅有十幾個親信。孫權最後還是將關羽父子抓獲,開始不想殺關羽,但眾人一致勸說,最後將關羽父子斬首,荊州到此全部奪回。後來人們便用「過五關、斬六將」來形容成就,而用「敗走麥城」形容一個人的失敗和挫折。

在孫權收回荊州的第二年曹操病死,兒子曹丕建立了魏國。孫權為了防備劉備報仇奪取荊州,便和魏國講和,還派使者代表他前去祝賀。

公元222年,孫權即位為吳王,定都建業。

,曹丕為了增強對江東的遙控,要求孫權將自己的兒子送到魏國都城做人質。孫權始終不肯,總是找借口推辭,最後曹丕以此為借口,說孫權心不誠,於是發兵攻打江東。孫權為了對抗曹丕,又派人向劉備請求和好,劉備此時也無法收回荊州,為了集中力量治理好後方,也同意了。

江東和魏國斷交,和劉備重新修好,這使曹丕很是惱火,親自率領軍隊討伐東吳。孫權采納了徐盛的計策,一夜之間在長江南岸用木樁和蘆葦造了無數的假城樓,連綿數百里遠。第二天,曹丕一見,以為江東早有防備,只得喪氣地退兵而去。

在公元229年,孫權趁魏國小皇帝在位、江東與劉備的蜀國關系較好的時機,稱帝建立了吳國,這就是歷史上所稱的三國時期的吳國大帝孫權。

晚年的昏庸

到了晚年,孫權卻像很多的皇帝一樣昏庸起來,這也許和年齡有很大的關系,如隋文帝楊堅也是如此,到了晚年破壞法制,結果在隋煬帝的繼續「努力」下隋朝終於滅亡了。孫權在晚年上了公孫淵的一當:當時割據遼東的公孫淵派來使者向孫權稱臣,這時的孫權還沒有正式稱帝建立吳國,但是大臣們已經有人開始勸進,讓他做皇帝了。公孫淵的稱臣讓孫權非常高興,打算派使者去封公孫淵為燕王,還要派將領率兵一萬一同前去,文武大臣都極力勸止,說這是公孫淵背叛魏國之後受到了魏國壓力,想利用江東來對抗魏國。根本不用這麼興師動眾,只派個使者去就行了。孫權不聽,還是派了使者和將領前去。張昭見孫權如此剛愎自用,一氣之下裝病在家。孫權也很生氣,讓人弄來土將張昭家的門堵住,張昭更幹脆,讓家人從里邊也用土堵住,自己也不出門了。孫權比其他時期的一些皇帝畢竟還是寬厚了許多,和大臣鬥氣也很有風度,不是任意殺戮,而是采用堵家門的方式來泄憤,一來出了氣,二來也不會影響到大局。孫權還有一個故事:有一次他喝醉了酒,生了氣,要殺一個大臣,因為別人勸說而沒有殺成。等第二天大臣們說起此事,他竟什麼也不記得了。孫權非常懊悔,特別下了一道命令:以後他醉酒之後如果再要殺人,一律不准殺。

這次,孫權果然上了公孫淵的當,公孫淵殺了孫權派去的使者,又歸降了曹魏一方,孫權大怒:「我活了六十歲,還沒有被這樣的人所騙,要不殺掉這個鼠輩,我還有什麼臉面在皇帝位置上坐著!我一定要親自去殺了這個小人,以解我心頭之恨。」在大家的苦苦勸說下,孫權終於沒有發動這次沒有結果的戰爭。

自古老年皇帝的猜忌心理比一般的人要重得多,孫權也沒能逃脫這個規律。他為了監視文武大臣,專門設置了兩個官職:校事和察戰。這使很多的大臣無辜受到陷害,但孫權卻還大加重用這些校事官。孫權晚年的這些錯誤也大大地傷了大臣們的心。

在公元251年的冬天,陰歷十一月,孫權在到南郊祭祀天地後便得了風疾,十二月,孫權知道自己時間不長了,急忙將大將軍諸葛恪召回來委托後事。第二年的四月,孫權病逝,終年七十一歲,諡號「大皇帝」,廟號太祖。所以後來便稱他為東吳大帝孫權。

歷史評價

◆陳壽:「孫權屈身忍辱,任才尚計,有勾踐之奇,英人之傑矣。故能自擅江表,成鼎峙之業。然性多嫌忌,果於殺戮,暨臻末年,彌以滋甚。至於讒說殄行,胤嗣廢斃,豈所謂賜厥孫謀以燕冀於者哉?其後葉陵遲,遂致覆國,未必不由此也。」

◆劉備:孫車騎長上短下,其難為下,吾不可以再見之。《山陽公載記》

◆曹操:生子當如孫仲謀。《吳歷》

◆裴松之:

  1. 孫權橫廢無罪之子,為兆亂。
  1. 權愎諫違眾,信淵意了,非有攻伐之規,重衤複之慮。宣達錫命,乃用萬人,是何不愛其民,昏虐之甚乎?此役也,非惟闇塞,實為無道。《三國志注》

◆諸葛亮:

  1. 孫權據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賢能為之用。
  1. 今議者鹹以權利在鼎足,不能並力,且志望以滿,無上岸之情,推此,皆似是而非也。何者?其智力不侔,故限江自保;權之不能越江,猶魏賊之不能渡漢,非力有餘而利不取也。——《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

◆孫策:舉江東之眾,決機於兩陳之間,與天下爭衡,卿不如我;舉賢任能,各盡其心,以保江東,我不如卿。——《三國志•吳書•孫策傳》

◆周瑜:將軍以神武雄才,兼仗父兄之烈,割據江東,地方數千里,兵精足用,英雄樂業。——《三國志•吳書•周瑜傳》

◆魯肅:

  1. 將軍神武命世。
  1. 孫討虜聰明仁惠,敬賢禮士,江表英豪鹹歸附之。——《三國志•吳書•魯肅傳》

◆陸遜:陛下以神武之姿,誕膺期運,破操烏林,敗備西陵,禽羽荊州,斯三虜者當世雄傑,皆摧其鋒。——《三國志•吳書•陸遜傳》

◆張遼:向有紫髯將軍,長上短下,便馬善射。——《三國志•魏書•張遼傳》

◆程昱:權有謀。——《三國志•魏書•程昱傳》

◆劉曄:權有雄才。——《三國志•魏書•劉曄傳》

◆賈詡:東吳孫權,能識虛實。——《三國志•魏書•賈詡傳》

◆鄧芝:大王命世之英。——《三國志•蜀書•鄧芝傳》

◆趙咨:聰明仁智,雄略之主也。……納魯肅於凡品,是其聰也;拔呂蒙於行陳,是其明也;獲於禁而不害,是其仁也;取荊州而兵不血刃,是其智也;據三州虎視於天下,是其雄也;屈身於陛下,是其略也。——《三國志•吳書•吳主傳》

◆馮熙:吳王體量聰明,善於任使。賦政施役,每事必咨。教養賓旅,親賢愛士。賞不擇怨仇,而罰必加有罪。臣下皆感恩懷德,惟忠與義。帶甲百萬,穀帛如山。稻田沃野,民無饑歲。所謂金城湯池,強富之國也。——《吳書》

◆劉基:大王以能容賢蓄眾,故海內望風。——《三國志•吳書•虞翻傳》

◆劉琬:吾觀孫氏兄弟雖各才秀明達,然皆祿祚不終,惟中弟孝廉,形貌奇偉,骨體不恒,有大貴之表,年又最壽,爾試識之。——《三國志•吳書•吳主傳》

◆陸機:吳桓王基之以武,太祖成之以德,聰明睿達,懿度深遠矣。其求賢如不及,恤民如稚子,接士盡盛德之容,親仁罄丹府之愛。拔呂蒙於戎行,識潘濬於系虜。推誠信士,不恤人之我欺;量能授器,不患權之我逼。執鞭鞠躬,以重陸公之威;悉委武衛,以濟周瑜之師。卑宮菲食,以豐功臣之賞;披懷虛己,以納謨士之算。故魯肅一面而自讬,士燮蒙險而效命。高張公之德而省遊田之娛,賢諸葛之言而割情欲之歡,感陸公之規而除刑政之煩,奇劉基之議而作三爵之誓,屏氣跼蹐以伺子明之疾,分滋損甘以育淩統之孤,登壇慷慨歸魯肅之功,削投惡言信子瑜之節。是以忠臣競盡其謀,志士鹹得肆力,洪規遠略,固不厭夫區區者也。故百官苟合,庶務未遑。——《辯亡論》

◆孫盛:

  1. 盛聞國將興,聽於民;國將亡,聽於神。權年老志衰,讒臣在側,廢適立庶,以妾為妻,可謂多涼德矣。而偽設符命,求福妖邪,將亡之兆,不亦顯乎!
  1. 觀孫權之養士也,傾心竭思,以求其死力,泣周泰之夷,殉陳武之妾,請呂蒙之命,育淩統之孤,卑曲苦志,如此之勤也。是故雖令德無聞,仁澤(內)著,而能屈強荊吳,僭擬年歲者,抑有由也。然霸王之道,期於大者遠者,是以先王建德義之基,恢信順之宇,制經略之綱,明貴賤之序,易簡而其親可久,體全而其功可大,豈委璅近務,邀利於當年哉?語曰「雖小道,必有可觀者焉,致遠恐泥」,其是之謂乎!——《三國志注》

◆虞溥:性度弘朗,仁而多斷,好俠養士,始有知名。——《江表傳》

◆徐夤:一主參差六十年,父兄猶慶授孫權。不迎曹操真長策,終謝張昭見碩賢。建業龍盤雖可貴,武昌魚味亦何偏。秦嬴謾作東遊計,紫氣黃旗豈偶然。——《徐夤詩集•吳》

◆吳三桂:命令臣下南下航海尋找他的姊姊孫策,但卻沒找到,在孫權的命令下,這些臣下反倒到了一個不知道是不是台灣的夷州。

◆蘇軾:

  1. 親射虎,看孫郎。——《江城子•密州出獵》
  1. 孫權勇而有謀,此不可以聲勢恐喝取也。——《魏武帝論》

◆蘇轍:任人莫難於托國。漢武帝因文、景富庶之後,虐用其民,厚自奉養,征伐四夷,幾喪天下。逮其晚歲,托國於霍光。光知用兵之害,罷均輸榷酤,與民休息,而天下複安。凡武帝之所以得稱賢君者,惟用霍光故也。蜀先主知嗣子之暗弱,舉國而付之諸葛孔明。孔明又發李嚴、楊儀,援蔣琬、費禕而授之。雖後主之不明,而守國三十餘年,君臣相安,蜀人免於塗炭之患,過於魏、吳遠甚。吳大帝方其屬任賢將,抗衡中原,曹公憚之。及其老也,賢臣死亡略盡,喜諸葛恪之勁悍,越眾而付以後事。闥其用兵勞民之後,繼起大役,兵折於外,既歸而不能自克,將複肆志於僚友。恪既以喪其軀,而孫氏因之三世絕統,吳、越之民陷於炮烙之地,國隨以亡。彼以進取之資用進取之臣,以徼一時之功可耳,至於托六尺之孤,寄千里之命,而亦屬之斯人,其勢必至是哉。——《欒城後集•孫仲謀》

◆辛棄疾: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胡三省:當方面者,當如呂岱;委人以方面者,當如孫權。——《資治通鑒注》

◆羅貫中:紫髯碧眼號英雄,能使臣僚肯盡忠。二十四年興大業,龍盤虎踞在江東。——《三國演義》

◆王夫之:於是而知先主之知人而能任,不及仲謀遠矣。

◆王夫之:於子瑜也、陸遜也、顧雍也、張昭也,委任之不如先主之於公,而信之也篤,豈不賢哉?——《讀通鑒論》

◆趙翼:

  1. 至孫氏兄弟之用人,亦自有不可及者。
  1. 以人主而自悔其過,開誠告語如此,其誰不感泣?使操當此,早挾一「寧我負人,勿人負我」之見,而老羞成怒矣!此孫氏兄弟之用人,所謂以意氣相感也。——《廿二史劄記》

◆何焯:老悖昏惑,吳亡不待皓而決。——《義門讀書記》

◆李慈銘:三國時,魏既屢興大獄,吳孫皓之殘刑以逞,所誅名臣,如賀邵、王蕃、樓玄等尤多。少帝之誅諸葛恪、滕胤,皆逆臣專制,又當別論。惟大帝號稱賢主,而太子和被廢之際,群臣以直諫受誅者,如吾粲、朱據、張休、屈晃、張純等十數人,被流者顧譚、顧承、姚信等又數人,而陳正、陳象至加族誅,籲,何其酷哉!自是宮闈之釁,未有至此者也。——《越縵堂讀書筆記》

◆李宗吾:他和劉備同盟,並且是郎舅之親,忽然奪取荊州,把關羽殺了,心之黑,仿佛曹操,無奈黑不到底,跟著向蜀請和,其黑的程度,就要比曹操稍遜一點;他與曹操比肩稱雄,抗不相下,忽然在曹丞駕下稱臣,臉皮之厚,仿佛劉備,無奈厚不到底,跟著與魏絕交,其厚的程度也比劉備稍遜一點。他雖是黑不如操,厚不如備,卻是二者兼備,也不能不算是一個英雄。——《厚黑學》

◆毛澤東:

  1. 孫權是個很能幹的人。
  1. 當今惜無孫仲謀。——《毛澤東讀古書實錄》

孫氏家族

祖:孫武孫臏(未考證)

父:孫堅

母:吳氏(吳夫人) 繼母:吳氏(吳國太)(演義)

叔父:孫靜

嫡兄弟:孫策、孫翊孫匡

庶兄弟:孫朗

堂兄弟:孫瑜孫皎孫奐、孫蒿、孫謙

妹:孫尚香

嬪妃:謝氏、徐氏(養孫登)、步氏(生孫魯班、孫魯育,皆女)、王氏(生孫和)、王氏(生孫休)、潘氏(生孫亮)

子:孫登孫慮孫和孫霸孫奮孫休孫亮

孫:孫皓孫德、孫希、孫璠、孫英、孫基、孫壹

侄輩:孫綽、孫趙、孫恭

侄孫:孫琳孫峻

歷史遺跡

B3ba5d165545a45220a4e9a5.jpg

據《三國志》記載,東吳大皇帝孫權死後葬於蔣陵。孫權因避祖父孫鐘名諱,而把鐘山改名蔣山,孫權陵因在蔣山而稱作蔣陵。唐代《建康實錄》中說,蔣陵在「鐘山之陽」,北宋《祥符江寧圖經》中說「在鐘山南麓」。公元252年,孫權死後葬於鐘山南麓的高崗上,葬處得名「孫陵崗」,後人又稱「吳王墳」,而這也是南京地區最早的六朝陵墓。明初朱元璋建孝陵時,主持建陵工程的中軍都督府僉事李新,曾向朱元璋建議把孫權墓移開,朱元璋說:「孫權也是一條好漢,留著給我看門吧!」。「孫陵崗」上還葬有孫權的夫人步氏、潘氏以及宣明太子孫登等人。上世紀40年代,因崗上多梅花,故將孫陵崗改名為梅花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