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曉

出自 房屋百科
前往: 導覽搜尋

秦曉-個人簡歷

秦曉秦曉博士自2001年任招商局集團董事長和招商銀行董事長。曾任中國國際信托投資公司副董事長、總經理和中信實業銀行董事長。第十屆全國政協委員

英國劍橋大學經濟學博士,清華大學管理學院和中國人民銀行研究生部兼職教授。日本豐田公司國際咨詢委員會委員。曾在學術刊物上發表多篇有關經濟學和經濟管理方面的論文並出版了專著。

發表的部分學術文章:*從「生產函數」到「替代函數」

——關於現代大型公司總部功能的研究

(本文摘自作者向英國劍橋大學提交的博士論文《從「生產函數」「替代函數」——關於現代大型公司總部功能的研究》中的引言一章)

(刊登於《改革》2003年第1期)

2、恐怖主義問題的產權經濟學分析

(刊登於2002年1月23日《中國經濟時報》)

3、金融混業經營之我見

(刊登於2002年5月17日《財經時報》)

4、銀行業的風險和風險防範

(刊登於《中國外匯管理》2003年第2期)

5、經濟全球化:目標、途徑和我們的選擇

(該文2001年11月28日刊登於《中國經濟時報》並發表在《國際經濟評論》2002年1-2期)

6、組織控制、市場控制

——公司治理結構的模式選擇和制度安排

(刊登於《戰略與管理》2000年第5期)

7、科技、人本和資本

——21世紀企業管理面臨的新課題

(刊登於《經濟導刊》2000年第5期)

8、轉機與整固

——對上半年經濟運行和走向的認識

(刊登於《經濟導刊》2000年第5期)

9、從結構和制度層次看亞洲的金融危機和危機之後的複蘇

(刊登於《經濟社會體制比較》2000年第3期)

10、金融業的「異化」和金融市場中的「虛擬經濟」

(刊登於《改革》2000年第1期)。

11、中國經濟發展的成就、問題和前景

(刊登於《經濟導刊》1999年第4期)

12、1999年中國經濟的發展、走向和問題

(刊登於《經濟導刊》1999年第四期)

13、貨物流、資本流和經濟周波對人民幣匯率的影響

(刊登於《戰略與管理》1998年第5期)

14、在增長中擠壓泡沫、改善結構

——實施中國經濟發展的「第二次軟著陸」

(刊登於《管理世界》1998年第3期)

15、關於對國有企業實施戰略性改組的思路框架

(刊登於《經濟社會體制比較》1998年第1期)

16、企業兼並、收購中的結構設計和財務評價

——兼談投資銀行的角色和功能

(全文分上、下兩部分連載於《經濟導刊》1996年第1期和第2期)

17、關於大型國有企業內部組織結構和運行機制的研究

——組織替代市場配置資源的功能和方式

(刊登於《戰略與管理》1995年第3期)

18、制度交易費用和M型結構

——現代企業制度的再認識

(刊登於《改革》1994年第6期)

19、大公司戰略

——90年代中國深層經濟問題的認識和選擇

(刊登於《管理世界》1992年第3期)

秦曉-能源運輸問題

建立縮圖錯誤: 檔案遺失

秦曉

一國的能源安全,是該國經濟安全乃至國家安全的前提。在過去的10年間,由於經濟的迅速發展,中國的石油消費量年均增長6.66%;而受國內資源及開采條件的約束,同期中國石油的產量年均增長速度僅為1.75%。石油消費與石油生產關系的消長,使得中國在1993年從一個石油淨出口國,變成為一個石油淨進口國。2002年,中國石油的產量為1.689億噸;而石油消費量達2.457億噸。兩者的差距,必須由石油進口來彌補,2002年的淨進口需求7680萬噸。

根據預測,中國石油的淨進口需求在未來10年,將按年均10%的速度增長,至2010年將達到1.5億噸。

建立縮圖錯誤: 檔案遺失

(二)石油進口增長凸顯中國能源供應鏈安全的風險

中國經濟的持續發展,需要穩定的能源供應作為保障。而大量的石油進口,將中國能源的供應鏈暴露在錯綜複雜的國際地緣政治的格局之中,從而對中國的能源安全提出嚴峻的挑戰。

一般認為,中國的能源安全戰略有三部分內容:一是投資和控制境外石油資源;二是建立國家石油戰略儲備;三是通過控制能源運輸確保石油供應鏈的安全。

相對而言,中國能源安全戰略中的能源運輸問題還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石油供應鏈的安全,有可能成為中國能源安全的隱患。

(三)能源運輸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能源的生產、儲運和消費,與國民經濟運行息息相關。從中國的石油進口來看,除極小部分從前蘇聯進口采用鐵路運輸之外,絕大部分約占全部石油進口的93%是通過海上運輸實現的。

上石油運輸都是由油輪來承載的。而一國油輪運輸業的發展,不僅能確保該國能源運輸的需求;同時還將帶動相關的生產服務業的發展。因此,發展油輪運輸,具有擴大投資需求、增加就業機會和提升產業結構的作用,這一點對於中國這樣一個發展中國家尤為重要。從上、下遊關系來看油輪運輸的整個產業鏈,它涉及鋼鐵、冶金機電造船港口等部門。僅以造船業為例,每1萬載重噸的船舶能力的建造,就能創造10—20萬個工時的就業機會。除此之外,海上石油運輸體系還涉及相關的人才培養、法律法規的建立、國際組織國際關系等方面。

二、中國能源運輸的現狀:

(一)中國船隊所占中國進口石油運輸市場的份額

2002年,中國進口的原油為6941萬噸,其中通過油輪運輸的約為6450萬噸,而中國船東所承運的進口原油約為680—700萬噸,僅占中國進口原油的10%左右。

航線結構來看,中國2002年的6941萬噸進口原油中,來源於中東的原油為3439萬噸,占49.55%;來源於西非的原油為1580萬噸,占22.76%;來源於東南亞的原油為1049萬噸,占15.11%。這三條航線所占中國原油運輸的比重合計為87.42%。

建立縮圖錯誤: 檔案遺失


根據我們所掌握的資料,在中東東行的航線上,2002年中國船東所承運的石油進口為130萬噸全由招商局船隊承運,只占該航線石油進口的3.78%。在西非東行的航線上,2002年中國船東所承運的石油進口為零。在東南亞航線上,2002年中國船東所承運的石油進口為550萬噸分別由招商局、中海和中遠承運,約占該航線石油進口的52.43%。

顯然,中國船東在中東東行和西非東行的航線上所占的份額很少,這無疑是讓人憂慮的。而這兩條航線卻恰恰是中國原油進口的主要航線;從供應鏈的角度而言,也是風險最大的航線。

(二)中國石油運輸的能力與需求

中國船東僅承運了10%的海上石油進口,特別是在中東東行和西非東行航線上,中國船東所承運的份額更少,首先是與中國船東的承載能力不足相關的。

相對於集裝箱和散貨船航運,中國的油輪運輸規模不大。目前,由中國船東控制的大型油輪VLCC20~30萬載重噸和AFRAMAX8~12萬載重噸分別只有十條左右,即使全部服務於中國的原油進口,充其量每年的承運能力也只有3000~4000萬噸;而今年頭8個月中國進口原油已達5743萬噸,比去年同期增加26%,估計今年中

建立縮圖錯誤: 檔案遺失

秦曉國的原油進口將超過8000萬噸。

其次,中國船東所承運的進口石油份額偏低,也是與石油公司和油輪公司缺乏合作,沒有建立起長期的策略夥伴關系相關的。

招商局為例,自從1990年開始經營油輪船隊,我們一直以服務國際油輪運輸市場為主。2002年招商局油輪船隊共為世界各國客戶承運了3106.8萬噸石油,其中承運中國進口石油僅為227.3萬噸,占船隊總運量的7.32%。換言之,招商局油輪船隊總運力的92.68%是服務於國際市場的。

從能力上來看,2002年招商局油輪船隊遠東航線承運日本/韓國的進口石油完成了1084.27萬噸原油運輸。由於日本和韓國航線與中國航線的相似性,招商局的VLCC油輪承載中東或西非東行航線的能力至少可達1300萬噸,約占2002年中國從該兩條航線進口石油總量的26%。如果能妥善安排招商局VLCC船隊的運力,目前可以滿足該兩條航線上中國進口石油需求的30%。

上述數據表明,中國的石油公司與中國的油輪船東之間,缺乏長期的策略合作,在能力需求上出現嚴重的「錯配」:一方面,中國90%的石油進口是由外國船東承運的;另一方面,中國船東以招商局為例90%的運力卻是為國際市場提供服務的。

(三)中國的石油進口需求對全球油輪運輸市場的影響

雖然,中國船東的承載能力相對於中國石油進口需求而言,呈現明顯的「能力不足」。但是,從全球油輪運輸的供求關系來看,長期以來處於「能力過剩」的狀況。

所以,發展中國的油輪船隊,必須認識到全球油輪運輸能力過剩這樣一種現實,切忌「一哄而上」,不要搞重複投資和重複建設。不幸的是,這種憂慮有可能變為現實。

近年來,如何加快中國油輪船隊的建設和發展,得到了政府企業界的高度關注。面對中國進口石油運輸的龐大需求,各個航運企業,甚至某些沒有油輪運輸專業經驗的企業均計劃大舉投資,打造新。這種現象,值得高度關注,其根本的危害是可能對全球海上石油運輸的供求關系造成嚴重的沖擊。這是因為,一方面大量投資,「一哄而上」打造新船,在短期內可能使造船價格上升;另一方面也會使得油輪運力大幅上升,使得已經供過於求的狀況更趨嚴重,從而導致運費下降。在船價上升和運費下降的打擊下,全球油輪業將陷入惡性競爭,最終也會影響中國油輪運輸業的健康發展。

所以,發展中國的油輪運輸業,關鍵是充分利用和依托已形成規模並具備專業管理能力的中國船東現有的運力,同時支持它們的重組和船隊的更新。在發展中國油輪船隊方面,應該采取兼並重組,收購二手船和光租新船等方式,而不能一味地另起爐灶,靠投入巨資打造新船。

三、能源運輸的行業特征:

(一)油輪運輸行業具有極強的周期性

油輪運輸行業是隨著海上石油貿易的興起而發展起來的,已有約一個世紀的歷史,被公認為是一個運作規範、專業化程度很高、信息完整、公開透明的成熟行業

秦曉-對經濟的看法

建立縮圖錯誤: 檔案遺失

秦曉

CFP圖招商局集團中國平安(33.27,-2.99,-8.25%,吧)(601318.SH;2318.HK)的創建者之一,昨天,全國政協委員、招商局集團董事長秦曉在評論中國平安巨量再融資的時候,表示應列出明確的投資項目計劃。

秦曉是在2008年3月5日參加十一屆全國政協經濟界別33組討論會的間隙回答《第一財經日報》提問的。中國平安在昨日的股東大會上並未回答融資投向的問題,董事長馬明哲此前與投資者溝通時僅表示保證未來所投資項目有15%的收益率

對於中國平安巨額再融資是否應該明確資金用途的提問,秦曉揚起眉毛,決斷地說:「他們應該明確投資項目,把投資項目都要列到增發的說明書中去。要對股東負責。」

1988年,招商局參與創建了中國平安保險。2001年,招商局賣出了其持有的14.37%全部中國平安股權

另外,當參加十一屆全國政協經濟界別33組討論時,秦曉表示,宏觀調控中收緊貸款投放,但是應該給對公貸款留一些指標,對私貸款應該收緊。

在討論通脹時,秦曉提出PPICPI仍沒有傳導機制,他認為核心通脹不是很高,「三個月前核心通脹率還不到1%,而是非核心通脹率高,那就是國際油價和糧價引起的。」

香港具良好投資環境

招商局集團成立至今已達130年,見證內地與香港兩地歷史變遷,今日將舉行周年慶祝酒會。董事長接受本報專訪時表示,香港目前面對的困境是每個地區或國家的必經之路,認為本港仍具有良好投資環境,未來仍會繼續在港投資。

招商局創立於1872年12月26日,由當時政府北洋大臣李鴻章向皇帝奏請成立,為目前僅存的洋務運動下的產物。面對本港逆轉的經濟,秦曉仍抱有希望。「香港已輝煌一段長時間,面對周邊環境變化,總需要經歷調整,歷史上每個地方都會走過這條路,這不能一下子可以改變過來,亦沒有靈丹妙藥,總需要時間」。

秦曉強調,本港投資環境優秀,對招商局具有吸引力,包括最自由的經濟環境、健全法規及優越人才,以至在運輸與金融界上佔有國際地位等,但認為外界及市民不要將本港財政赤字及經濟放緩看得過重。

「面對經濟調整,港人不要只看眼前經濟環境不佳,不能全部歸咎於政府,亦非誰無能力,不要將問題看得那麼簡單,是市場經濟的問題,政府的作用有限,最終仍要靠市場的力量改變。內地亦一樣,沒有市場需求支持,即使中央政府也不能完全管得了經濟發展。」

秦曉認為,香港仍有發展前景,招商局未來仍會繼續投資,主要因為本港能為集團賺錢,並有市場支持其業務。「如果沒有市場支持,就算領導人說要支持香港,集團也支持不了」。

談及內地經濟發展迅速,他指內地國民生產總值不能下跌,否則問題多多。「若gdp下跌5%將出現企業破產及倒閉,及銀行不良資產急升的問題;但持續上升總要付出代價,就是會出現經濟泡沫」。

秦曉-秦曉印象

建立縮圖錯誤: 檔案遺失

秦曉

1947年出生的秦曉經歷了很多,"文革"時在內蒙古插過隊,他對內蒙古文化的理解不是"狼文化"而是"馬文化"。或許正是馬的性格令秦曉改變很多,"你到社會底層,再站立起來,再走出那個環境,你會留下很多東西。"究竟內蒙給秦曉留下什麼?是馬的默默無聞,吃苦耐勞,還是奔騰不羈,不願束縛?他不願說。我們只知道離開那片草原之後,秦曉至今仍對那片土地懷有深深地牽掛。

或許正是內蒙古的那段經歷,令秦曉改變了很多。此後,在中信15年,他一步步從基層做起,當上總經理;上學讀書,一個字一個字,硬碰硬拿下劍橋經濟學博士;招商五年,他低調務實,把一家當時深陷危機的國有企業,帶出困境,走向輝煌。

什麼事情總要作出選擇,而秦曉選擇的似乎都不是一條"超近"的路,也都不算坦途,都是面臨挑戰,需要努力才能成功的人生旅程

從中信出來到招商,一方面,秦曉充分地融入了招商的文化;另一方面,他的理念也改造了招商,改變了招商的文化。這無論是用硬性的權力,還是軟性的權力,最終的結果令人們看到了一個重塑後的充滿動力的招商局。

秦曉是一個圍棋迷,黑白世界的無窮變化給他帶來了樂趣,均衡的把握則使他感悟到對境界的追求是無止境的。他也喜歡打高爾夫,執著於每一個動作的一致性。而這種性格上固有的癡迷、熱忱和專業的標准,不知道是否也自覺或不自覺地融入了對招商運作中的思考,也許正如他自己所說,真的是"在所有領域,大道理都是相通的"。

他的同事告訴記者,秦曉經常在公司就餐,而飯菜也只是盒飯而已。當記者提及此事,秦曉卻很淡然,他說這只不過為了節省一些時間。秦曉說每天不會下班很晚,大概晚上六七點鐘便會下班,他要求自己在公司的時間都是很有效率的。

談到名與利,秦曉說平時自己的修持就是克服功利思想,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他是那種"更看重過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