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伯特·默多克
羅伯特·默多克(Rupert Murdoch)
傳媒業頭號大亨,新聞集團(News Corporation)的主要股東及首席執行官
羅伯特·默多克簡介
他出生在一個小小的農場,他就讀於一所國際知名學府。他是普通的辦報人,他卻是傳媒業最大的成功者。他能很勤奮、執著的工作,更能瘋狂的購並擴張。在2004年《福布斯》雜志公布的世界富豪排行榜上顯示,默多克排行第43位,淨資產達78億美元。作為世界傳播業的頭號大老板羅伯特·默多克,他在世界上的知名度,完全可以跟美國總統和搖滾歌星麥當娜相比了。據統計,他的資產高達120億美元。
他總是能利用別人口袋里的錢把事辦成
默多克1931年3月11日生於澳大利亞墨爾本以南30英里的一個農場。1949年,他進入英國的牛津大學學習。
這期間,他的父親已是一個有成就的報人,主辦著包括墨爾本的《先驅報》在內的4家報紙。1952年秋,66歲的父親死於心髒病,他的責任過早地卸在惟一的兒子默多克的肩上。
默多克返回澳大利亞後,出乎意料地發現父親的資產竟面臨危機。幾家報紙在財政上正陷於困境。他說服母親,保住了兩份報紙沒有轉讓。他又到倫敦《每日新聞報》參加了簡短的培訓。在從英國返回澳大利亞後,剛滿22歲的默多克擔任了《星期日郵報》和《新聞報》的出版人,那時是1953年,他所在的阿德萊德的人口已接近50萬,成為僅次於悉尼和墨爾本的澳大利亞第三大城市。當默多克開始管理《新聞報》時,他發現父親生前盡管是個天才的記者,卻沒有多少企業家的經營才能,報紙幾乎沒有什麼盈利。默多克立刻全身心地投入報紙的日常工作:擬定標題,重新安排版式設計,泡在排版、印刷車間,弄得滿手油汙。默多克工作起來就像發瘋了一樣,他不顧董事會其他成員或有關編輯的反對,堅持以自己的經營方針幹下去。幾年之內,他將《星期日郵報》同最大的競爭對手《廣告報》合並,並且使《新聞報》大獲成功。
成功使默多克增強了信心,決心擴大戰果。他聽說珀斯市的《星期日時報》經營不善,陷入困境,便決定兼並它。珀斯市在澳大利亞西海岸,人口35萬,從阿德萊德到珀斯乘飛機需6小時。結果,默多克籌措了40萬美元兼並了這家報紙。有人感慨地說:「默多克總是能夠利用別人口袋里的錢把事辦成。」
默多克銳意創新,他使《星期日時報》脫胎換骨,從標題制作到版面安排都有變化,向珀斯市居民展示出一副色彩豐富、鮮明大膽的全新面目。很快,該報的發行量迅速增加,報社扭虧為盈。
年輕的出版商默多克邁出了事業成功的第一步,他已經組成了珀斯和阿德萊德兩市的小小的報業集團。這時候,他養精蓄銳,又准備向首都悉尼亂糟糟的報業界宣戰了,而且他還想擠入激烈競爭的電視業中一試身手。
電視經營許可證是由澳大利亞廣播局管理的。經過一番激烈的政治較量,默多克得到了阿德萊德的TV一9電視台的經營權。一年之內,這家電視台贏得了相當多的利潤。
挑戰三巨頭用成功大報為楷模重塑小報
默多克挑戰的目標是悉尼報業的三巨頭——帕克、費爾法克斯和諾頓家族。這三個人主宰著悉尼的報業市場,他們的主要報紙有費爾法克斯控制的《太陽晚報》、《先驅早報》,帕克公司的《每日電訊報》和《星期日電訊報》,諾頓的《鏡報》由於經營不善,被賣給了費爾法克斯,但是費爾法克斯仍然沒有把它辦好。費爾法克斯將這個辦不好的《鏡報》轉手賣給了默多克,成交價為400萬美元。
29歲的默多克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拼命工作。他以世界上發行量最大的報紙倫敦的《每日鏡報》為楷模,重新塑造悉尼的這張小報。隨著《鏡報》地位的鞏固,默多克又馬不停蹄地向新的目標進發,他想創辦一份全國性的報紙。那時,澳大利亞的全國整體性意識還比較差。悉尼人口已達200萬,而整個澳大利亞也不過剛達到1000萬。著名的悉尼歌劇院還在建設中,大都市的表皮下處處透出小市鎮的鄉土氣。所以,創辦一份成功的全國性報紙,在大多數辦報人心目中只不過是一場夢。夢都在做,但實現卻難如登天。
默多克自有主見。他認為自己已在地理上做到了這一點。他開始卷入政治,決心利用報紙對國家的政策施加更有力的影響。他斷定,一份嚴肅的全國性報紙一定會獲得成功。默多克設想它應該是《紐約時報》和《華爾街日報》的一種混合體。經過不懈努力,《澳大利亞人報》誕生了。
用聳人聽聞的報道為契機巧奪英國第一報
1968年秋,資產已達500萬美元的默多克來到英國,下決心要實現在牛津上學時的諾言:有朝一日把《每日鏡報》攫為己有。正當他摩拳擦掌之時,獵物最後又變成了《世界新聞報》。正是這張報紙,使他奠定了在英國出版界的地位,當時其發行額達600萬份。
《世界新聞報》是英國最大的星期日報,屬卡爾家庭所有。當時,卡爾是最大的股東,占股32%,緊隨其後的是傑克遜,占25%。當傑克遜打算出售股權時,默多克立刻表示感興趣。
默多克買下了傑克遜的全部股份。半年後,默多克又在股東會議上迫使卡爾下台,自己登上了主席寶座。
默多克為了讓《世界新聞報》迎合讀者口味,大量地采用聳人聽聞的報道,這一點越來越受到一些人的批評。但默多克堅持強調,他只能為公眾提供他們喜聞樂見的東西。他的報紙銷量猛增而競爭對手一落千丈的事實證明,他的策略行之有效。《世界新聞報》在默多克的主持下起飛了!
但是,默多克認為《世界新聞報》只是周報,他想在倫敦再買下一份日報,好天天都有事幹。但是默多克朝思暮想的《每日鏡報》毫無出售的跡象。這時,有一張正走下坡的報紙叫《太陽報》,其發行額由150萬份銳減至85萬份,這恰巧就給了默多克一個得手的機會。
默多克獲悉死對頭馬克斯韋爾已跟賣方談判了,賣方答應以很低的價錢出手。默多克趕緊籌措資金,並使盡種種手段,終於打敗了馬克斯韋爾,以150萬美元的價錢買下了《太陽報》。定金為12萬美元,餘款分6年付清。
《太陽報》在默多克的督導下,僅一年便將發行量由80萬份提高到200萬份,大大沖擊了《每日鏡報》的市場。如今,《太陽報》已成為世界上賺錢最多的日報之一,它實際上已成為默多克報業帝國的「金牛」,發行量達410萬份,超過《每日鏡報》整整100萬份。
這是默多克在出版業的最大成功!正是在英國那漂亮的一擊,使他創造了億萬美元的股票價值。
默多克的目光又移向美國,並擬定了進軍美國的戰略方針。這時,他又買下了澳大利亞悉尼的一家大報——《電訊報》。
至1973年,默多克已擁有11家雜志、8家報紙,以及幾家電視台、廣播電台、紙張公司、印刷公司和航運公司,分別分布在英國、澳大利亞和新西蘭。
70年代初,美國報業進入一個大動蕩時期,生產成本暴漲,罷工不斷,迫使許多報紙倒閉。在默多克登場時,已經幾乎沒有什麼報紙可買了,急於打開美國市場的默多克,以2000萬美元巨資,買下哈特—漢克斯報系的三份報紙。
默多克又花1200萬美元創辦了一份周報《國民之星》,開辦費就花了他1200萬美元。一年之後,該報發行量不到100萬份,而且前景黯淡,默多克的財政顧問建議他趕緊脫手。
但是,默多克不撞南牆不回頭。他把手下的一名記者伊恩從澳大利亞調來,把這張黑白報紙變成了一份叫《星》的彩色雜志。伊恩來美國兩年後,《星》的發行量穩步上升,大量的廣告收益源源流人默多克的腰包。
默多克緊接著又買下了《紐約雜志》、《新西部》和《鄉村之聲》三家雜志。《紐約雜志》發行量達到42萬份,它的資產不斷膨脹,還給默多克帶來了4400萬美元的廣告收益。
到這一年,默多克的報業帝國,已分為澳大利亞、英國和美國三個相對獨立又互相聯系的領地,總部設在澳大利亞。它包括約50家報紙、兩家出版社、若幹商業性印刷廠和采礦公司,以及5家電視台的部分股權。
之後,默多克又和美國的一位大富豪合作,成立寧安塞特運輸公司和東西方航空公司,兩家公司擁有幾十架大型噴氣客機,默多克占有50%股份。經過20多年奮鬥,默多克終於成了世界聞名的大富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