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健

出自 房屋百科
前往: 導覽搜尋

姓名:丁健

建立縮圖錯誤: 檔案遺失


性別:男

生年:1965年

籍貫:北京市

學歷:碩士

畢業院校:1986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化學系;1990年就讀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信息科學專業,獲得碩士學位;加利福尼亞Hass商學院E人物。

職業:1994年參與創立亞信股份公司;與田溯寧在美國德州共同創建美國亞信公司。1995年初,成立亞信科技(中國)公司,現任亞信科技董事長

言論:讓一個沒有管理經驗的人,完全依靠學習來帶領公司成長風險很大,作為一個投資人,作為一個股東,我不願意讓自己的公司被這樣一個CEO繼續帶下去;對我個人來講,最起碼我不做CEO要比我做CEO睡得踏實。

丁健-個人簡歷

丁健從1999年5月就任該職位以來,他領導公司在中國國內的業績迅速成長,到2000年第二季度,公司淨收益比去年同期增長52%;同年3月1日,領導亞信公司在美國Nasdaq成功上市,每股漲幅達314%,成為NASDAQ當天最成功新股,並創Nasdaq亞洲股票單日最高漲幅。

丁健於1993年與其他幾位留學生共同創辦亞信公司。他們深信互聯網技術將成為改變人類經濟生活規則不可逆轉的技術潮流,同時他們看到了中國國內巨大的互聯網市場空白。自1995年開始,他們領導亞信在國內開展業務,先後設計並承建了100多個計算機網絡工程,這其中包括中國電信ChinaNET、中國聯通UniNET、中國網通CNCNET以及中國移動IP骨幹網CMNET等中國Internet四大全國骨幹網工程。同時,他們在互聯網必然在中國蓬勃發展的信念指引下,開始為中國INTERNET用戶開發軟件,使亞信成為國內電信級綜合業務管理軟件(AIOBS)、融合計費管理軟件(AICBS)、分布式大容量電子郵件軟件(AIMC)等產品的領先開發商和供應商。

作為亞信公司的創始人之一,丁健在公司曾先後擔任過高級副總裁兼首席技術官、業務發展副總裁等職,並自1995年來,一直擔任公司董事。

丁健於1986年畢業於北京大學,獲理學士學位。之後於1990年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就讀信息科學專業,獲得碩士學位;同時,他還擁有加利福尼亞Hass商學院的E人物學位。

丁健-互聯網十年

雖然中國的一些實驗室里有Internet的試驗,但丁健無疑可以算是除了極少數大學教授之外中國最早接觸互聯網的人士之一。1993年互聯網開始在中國商業化運行,丁健無疑是推動者之一;1993年,在捷克舉行的「國際Internet第二屆年會」上,丁健就與斯坦福大學的一位教授聯合發表名為《中國Internet學術網絡研究》的專題論文。1994年,丁健又多次回國,向國內介紹Internet。

建立縮圖錯誤: 檔案遺失

慶功會

11月5日,當記者見到這位外表看起來就極像技術專家的亞信公司創始人之一的丁健時,他感歎互聯網10年來的巨變,他說,「剛看到互聯網的時候,我與許多人的看法不一樣,比如田溯寧覺得,這東西很好,有很多社會效益;而我是做技術的,覺得這東西真簡單,對社會的沖擊有多大,我卻不是很敏感。我的變化是從一開始時低估它,到慢慢地覺得它給社會帶來了很大的變化」。

互聯網最初是什麼樣子?丁健的說法是,1994年的時候,中國懂互聯網的人幾乎沒有,只有搞學術的人才有關於互聯網的一點點認識。而1994年,中科院網絡中心居然也邀請丁健以技術顧問的身份回國指導中科院網絡中心的建設。與互聯網有關的國家級科研機構尚且不過如此,全國的情況可想而知。

更讓現在的人們覺得好笑的是,亞信剛成立時,想通過互聯網與美方相互提供各自的經濟信息,但當時美國對中國開通互聯網絡存在著擔心,中國官員也特別擔心安全問題。

丁健說,沒有想到中國對互聯網的開放速度後來那麼快,比平面媒體的發展快得多。他認為,中國互聯網這10年經歷了四個過程,第一階段是標志性的,即中國電信建設骨幹網,這樣,網站們才有了運營的物質條件;第二階段為搜狐新浪網易等網站的誕生;第三階段為泡沫階段,互聯網企業開始反思和掙紮;第四階段,即現在,經過一段時間的反思後,互聯網企業重新崛起,不再是異想天開和造概念,而是按照市場的需要來運作。

按照丁健的看法,中國互聯網即便發展到今天這個階段其實也就相當於拳擊比賽的第一個回合;第二個回合才剛開始,互聯網企業從第一個回合熱熱鬧鬧、沸騰的狀態開始淡下去,接下還有至少七八個回合。他說,「互聯網泡沫時,大家的反應是沸騰,各種評述都不客觀。互聯網泡沫破滅後,與其說互聯網企業們在反思,不如說他們在掙紮,他們存在著生存上的壓力。現在他們終於想透了一件事,即怎麼能賺到錢就是好的,而且掙錢手段當時是有些饑不擇食,不再制造概念了。亞信幸好走了別的路,雖然難走,但還是通的。互聯網泡沫破滅時,我們只是在考慮如何節約成本,不像別的企業是路無法走了。亞信在這10年中是幸運的,痛苦的經歷是不多的。

「中國有很多企業,對技術過於在意,而沒有在意技術的融合」,丁健如此說,他認為亞信之所以沒有遭受互聯網泡沫之苦主要在於技術融合意識,「1994年,我與世界上第一個建互聯網的學者見了一次面,這個人指出,未來的互聯網從內容到結構就是另外一個電信網,所以,這個人給我們的影響是,我們認為,建完互聯網後不就是再建電信網嗎?我們就是這樣融合:將互聯網與電信融合在一起」。

丁健認為,互聯網其實是三種行業的融合:電信、計算機、媒體,中國的這種融合才剛開始,未來會發生一些我們無法想象的事情。目前,互聯網與媒體的融合就如門戶網站,已經融合得不錯,門戶網站們的新聞內容做得很好,但電信與互聯網的融合還不夠,像寬帶都沒發展起來。「互聯網的未來10年將會集中在無線和寬帶方面,非常有潛力。寬帶的應用將給互聯網帶來新的爆發,對電視等媒體又將發起一輪沖擊」。

「我們是屬於很有理想的一類,並不是賺點錢就完了。10年前我特別愛講互聯網技術,講得很高興,我現在就不愛講了,更關心互聯網技術的應用了。」丁健如此說。看樣子,互聯網未來如何發展還要看互聯網技術與市場的實際結合以及互聯網與電信的融合。

丁健-亞信科技董事長

作為亞信的創始人,在執掌亞信四年之後,2003年丁健把權杖交給了張醒生。丁健說:「對我個人來講,最起碼我不做CEO至少要比我做CEO睡得踏實」。

建立縮圖錯誤: 檔案遺失

丁健

丁健不是那種激情四射的老總,而他的平實以及對管理層面的邏輯把握為亞信的成功做了很好的鋪墊。1999年,亞信科技進入了丁健時代,一開始丁健懷疑自己的能力,他知道自己擅長的是戰略方向、技術等方面,但在管理方面存在很多缺點。亞信人說丁健的做事風格對內而言是「固執」,對外而言是「執著」。憑借著「執著」,丁健在自我改造中完成了對CEO職務的重新詮釋,同時也收獲了喜悅。2000年3月3日,丁健成功領導亞信公司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成為納市當天最成功的新股,並連續保持上市七個季度的業績增長。此後,並購邦訊、提出全電信計劃,丁健時代的亞信在業界引起了一系列震動。

丁健坦言:「我一開始就清楚自己不是個職業化的CEO」,幸好丁健喜歡學習也善於學習,對新知的求索欲極強。不過他認為:「讓一個沒有管理經驗的人,完全依靠學習來帶領公司成長風險很大,作為一個投資人,作為一個股東,我不願意讓自己的公司被這樣一個CEO繼續帶下去。」於是2003年4月1日,原任愛立信執行副總裁的張醒生,接替丁健出任亞信科技CEO,而丁健則成為亞信的董事長。作為亞信創業元老的丁健就此「引退」。從頭雁的位置轉到了隊尾,沒有時間考慮自己是不是累了的丁健,希望自己一直能保持冷靜而旁觀的態度。

丁健-紮實丁健

「紮紮實實」,這是亞信CEO張醒生對董事長丁健的評價。而自稱不做CEO比做CEO睡得更踏實的丁健在亞信成立十年之際選了張醒生這樣一位職業經理人做亞信的CEO.此時,距離他從田溯寧手中接過亞信帥印過去了4年。4年時間,對於那些跨國百年老店來說或許不算什麼,但對於亞信這家立志要做中國的世界級科技企業的公司來說,不僅完成了從創業者公司到經理人公司的升華,更是紮紮實實做出了一份讓太平洋兩岸都側目的業績。湊巧的是,在亞信十年之際,它收購了太平洋軟件的部分業務,而丁健和亞信人十年不滅的創新激情堪比太平洋的波濤洶湧。

十年不滅創新激情

建立縮圖錯誤: 檔案遺失

丁健

國慶前夕,亞信創始人田溯寧和丁健雙雙榮獲了「留學回國人員成就獎」這個由國家相關部委頒發的中國留學歸國人員最高榮譽。「亞信的成功,是留學生歸國創業的一種驕傲。」丁健希望告訴所有的海外留學生,希望告訴所有關心亞信的人,「假如創業者把祖國僅僅當成一個空前巨大的市場,僅僅抱以投機盈利的心態,而沒有一顆報效國家的赤子之心,這樣的創業很難獲得真正的成功。」田溯寧和丁健,這是一對情同手足的創業夥伴,這是一雙激情四射的血性兄弟。對比田溯寧那種被張醒生形容為「站在北京可以看見喜馬拉雅」的高瞻遠矚和創業激情,丁健的激情則融入更多理性。

在激情與理性的對撞下,丁健可以在1997年就引入韓穎這位被評為亞洲最佳CFO的優秀經理人,可以讓亞信成為納斯達克追捧的中國概念股,可以應時在2001年提出「全電信戰略」,可以使出一個又一個震動業界的並購法寶,可以適時提出向通用軟件進軍。丁健交給張醒生的,早已不是當初亞信創業時候的互聯網公司,也不是一家集成公司,甚至也不是完全的軟件公司,只能說是一家專業化的科技公司。

由於激情,丁健任亞信CEO期間主導的納斯達克上市為無數國內民營科技公司樹立了海外上市的榜樣;由於理性,丁健可以坦承十年創業的失誤,例如在引入韓穎後進一步空降經理人的失敗。

「惟一的遺憾是步子還不夠快,沒有料到來自集成的收入會下降得如此之快。」雖然丁健認為自己任CEO期間的最大遺憾就在此,但那時他奠定的全電信戰略卻打下了亞信今年騰飛的基礎。

田溯寧和丁健創立的亞信雖然成立和上市都在美國,但亞信的三代領導始終認為亞信是一家中國公司。丁健在亞信成立十年接受媒體采訪的時候再次強調了當初創業時候的「為中國做事」這一原則,這與其他跨國公司的「在中國做事」是有著本質不同的,雖然只有「為中國」和「在中國」的差異。「如果說人們在亞信身上總能看到一種燃燒的激情、遠大的理想和獨特的靈魂的話,那麼,這個理想和靈魂就是亞信創辦者在亞信身上深深植下的報國基因,就是那種既樸素、強烈又富於理性和建設性的民族主義精神和愛國主義精神。」亞信CEO張醒生用「基因」來高度評價丁健和田溯寧為國創業的激情,同時這也是他接受丁健的邀請而加盟亞信的重要原因之一。

用人得用粘合劑

「亞信的成功不是一兩個人的成功。」丁健始終認為亞信十年的重要經驗是始終保持了一支業界的夢幻團隊,雖然包括他和田溯寧在內的創始人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這個團隊始終不渝的創新精神是亞信十年成功的支撐點之一。田溯寧用人的粘合劑理論不僅在丁健身上得以延續,而且得到不斷發展。

亞信公司本身是國際資本和中國人才的融合,就是創業者激情與規範化管理的融合,更是高度專業化和深度本土化的結合。請來張醒生,退居幕後當董事長,去年的丁健在各種榮譽面前也曾經面對業內和投資者的質疑,「從理論上講,職業化管理是科技公司的必然趨勢;從經驗上講,要看職業經理人是否適合亞信,是否適合中國。」丁健既有深厚技術背景,又是美國加州Hass商學院的E人物,所以丁健對於科技企業選拔職業經理人的認識有些與眾不同,「企業的業績往往不單單由職業經理人決定。」丁健用亞信的轉型來說明問題,「亞信轉型完成後,這個市場仍然不是爆發性的市場,但具有長期的潛力,而且更加適合中國市場。」丁健不僅找到了張醒生這位具有跨國公司管理經驗又熟悉本土市場的經理人,而且聘請了UT斯達康創始人、CEO吳鷹加盟董事會,著名經濟學家張維迎也受邀擔任亞信的獨立董事。丁健認為張維迎教授對中國宏觀經濟和市場環境的理解,以及在中國企業管理、戰略規劃方面豐富的經驗,將為亞信的董事會創造價值,「特別是在為亞信尋找、制定適應未來的長遠發展戰略上。」在丁健手上,亞信的確成為了中國第一個高層次全方位實現專業化管理的中國高科技企業。

專業化根植本土化

丁健用「一個成熟的年輕人」來評價十年的亞信。亞信近來曾被世界經濟論壇評選為全球500家高速成長的企業之一,也被美國《福布斯》雜志評為全球最優小企業之一。不過在丁健眼中,亞信十年,不僅到了收獲的季節,也到了創業激情應該再度迸發的時刻。

丁健所說的成熟,指亞信已經從中國互聯網的建築師而發展成為中國最大的電信軟件與服務企業,而年輕人,指今天的亞信距離世界級的科技企業還很遠。所以丁健不僅請來了張醒生,而且攜電信成功之威,毅然進入通用管理軟件領域,並且契機就選擇在了亞信成立十年之際。

去年10月,亞信宣布以645萬美元的現金方式和價值255萬美元的股票,收購太平洋軟件(中國)有限公司的核心HRM(人力資源管理系統)和BI(商務智能)業務資產。憑借此次收購,亞信一舉進入了快速增長的HRM和BI領域,由此從電信軟件提供商,成為一個跨行業軟件提供商,實現了從全電信到全方案的戰略轉移。丁健希望這次亞信的全方案轉型比第一次轉型電信時候的穩步再急切一些,再有激情一些。

丁健-許戈輝的他

每個人的婚姻都值得祝福。現在,這個該要祝福的人輪到了鳳凰衛視女主播許戈輝。不過,走入婚姻殿堂,許戈輝沒有舉行盛大婚禮,表現得相當低調,只是春節期間,在雙方父母的陪同下,遠赴南非,以旅行的方式完成了自己的人生大事。盡管蜜月歸來,許戈輝不願多談夫君的背景,但人們還是可以輕易地查到這位IT界的知名人士:亞信科技(中國)公司董事長兼創始人,40歲的丁健。

建立縮圖錯誤: 檔案遺失

許戈輝的他

2005年的開局對於丁健來說,可謂滿堂彩:個人娶得美人歸,公司出現利好消息。亞信公司近日發布的財報顯示,2004年度總收入為10670萬美元,淨收入6810萬美元,相比2003年度淨收入5750萬美元增長了18%。財報還顯示,聯想亞信第四季度為亞信公司全年淨收入貢獻11%,預計未來一年,聯想亞信還將為亞信貢獻40%以上的淨收入。這是一組有些出人意料的數據。因為在7個月前的2004年7月28日下午,聯想集團以其IT服務業務主體部分作價3億元,置換亞信公司15%的股權,在問及新成立的聯想亞信什麼時候能夠盈利時,丁健的回答是:「我們希望12個月。」當時,亞信公司與聯想的IT服務盈利狀況基本為負數。比預計時間整整提前8個月盈利,丁健可能也沒有想到。

亞信十年

令丁健同樣沒有想到的是,1995年初成立的亞信科技(中國)公司,今天已經發展成為在美國納斯達克成功上市的第一家中國高科技企業(NASDAQ交易代碼:ASIA),而且還是目前其中惟一一家中國軟件企業,並曾被「世界經濟論壇」評為全球500家高速成長企業之一,還連續兩年入選《福布斯》「全球最優300小企業」。他本人還被公認為「新一代留學生回國創業」的典範。

丁健用一個成熟的年輕人來評價十年亞信。「亞信有一個很職業的董事會,包括吳鷹、田溯寧、張維迎、孫強、龍濤、陸運剛等,有熟悉企業運作的,有經濟學家,有創業者,有投資專家,他們在各自的領域都有很強的理論知識與實踐經驗。」「我和田溯寧的相識,對我們雙方而言都是很重要的事情」。提起亞信的誕生,丁健每次都顯得激動與興奮。「田溯寧有思想,是領路者,而我那時還是一個技術人員。我們兩個合起來以後就變得有血有肉了,共同做一些事情,實現理想。他把握宏觀層面,我操作技術層面。我們兩個人無論性格上、思維方式上、為人處事上都有很大的不同,恰好我們兩個是互補的,這麼多年來我們一直互相支持著向前發展,和亞信一起成長。」

事實上,1993年,在美國達拉斯一條名為明天的街道上創立亞信時,丁健28歲,田溯寧30歲,當時的身份還都是留學生。被譽為民間外交家,一直熱心於為中美經貿往來牽線搭橋的劉耀倫給了他們最重要的支持。亞信也是這位長者個人投資生涯中惟一一次非房地產項目投資。

公司在美運營兩年後,丁健一行人選擇了回國。「因為我學的是信息專業,一到美國就開始接觸因特網。當時就感受到因特網可以作為一個信息傳遞的橋梁,盡管在美國那時候還只局限於學生里面。但我感覺到這樣一個東西,如果在中國的話,可能會發揮更大的作用,因為它這種非常自由化的一種媒體環境,不管是對高校學生或其他年輕人,還是對整個商業人士,都是一個新的比較低價的傳播方式,可以很快地得到普及。」丁健的感覺確實沒有錯。實際上,回國才是亞信迅速發展的開始。難怪雖然成立和上市都在美國,但田溯寧和丁健始終認為亞信是一家中國公司。

1996年1月,中國第一個互聯網骨幹網絡chinanet建成。包括後來出現的新浪、網易公司在內的今天中國大約70%的因特網信息,都是在亞信構建的網絡上傳輸。「我雖然那時候就感受到這個東西的潛力應該是在的,但是再怎麼預測,坦率地講,沒有預測到它會產生這麼大的影響。」至今說起這個,丁健都覺得有點出乎意料和不可思議。在這之後,令丁健沒有想到的事接二連三地發生。如今,亞信控股下面已經有三大塊業務:亞信科技、聯想亞信、新業務領域,是集團化經營的方式了。軟件方案和服務涉及IP、VoIP、寬帶、無線、3G等等技術領域,包括:電信級網絡解決方案;業務支撐系統(計費、經營分析、客戶關系管理、商業智能分析等);電信增值應用系統等。根據財報預告,亞信公司預計2005年全年淨收入增長30%以上,將達到9000萬至9300萬美元。

很累的CEO

建立縮圖錯誤: 檔案遺失

丁健與許戈輝

有著中國Internet建築師之稱的丁健是美國加州Hass商學院的E人物,有深厚的技術背景。在去美國之前,他還曾是北京大學化學系理學學士。而1999年對於丁健來說,可謂是人生的一次重大挑戰與轉折。就在這一年,身為首席技術官的他接任田溯寧,出任公司CEO。「我差不多可以說是從學校直接創業的,而在這之前一直搞技術,管理經營對於我來說是什麼也不懂。」不過,亞信在什麼也不懂的丁健領導下,進入了另外一個時代。

2000年3月3日,在丁健的操持下,亞信在納斯達克成功上市,當日股價上漲314%,收盤於99.56美元,融資1.2億美元,成為納市當天最成功新股。在接下來的幾年里,亞信成功投資英斯克公司,全資收購廣州邦訊科技有限公司,收購太平洋軟件公司核心HRM&BI業務,以及後來置換聯想集團IT服務業務,實現了自己的戰略轉移。「本來我們可以有更好的發展,但是不幸的是趕上了整個IT行業的低潮,這是我們比較遺憾的事情。否則的話,我相信亞信這支團隊所取得的業績應該遠比現在無論從數字還是股價上所表現出來好得多。」在分析亞信問題時,丁健不無感歎。

盡管轉型後的亞信就目前來說,發展已經不錯,但丁健認為,如果不是由於外在原因,亞信的步子也許可以邁得更大些。「有市場的原因,還有我既要幹活,又要把不懂的東西學明白,付出等於比一般人多一倍,所以在CEO的日子里,我真的很累。」

不再為主

「讓一個沒有管理經驗的人,完全依靠學習來帶領公司成長風險很大,作為一個投資人,作為一個股東,我不願意讓自己的公司被這樣一個CEO繼續帶下去。與其自己不停地學,不停地付學費,還不如請一個已經學好的畢業生來做。」於是,2003年4月1日,丁健不再是亞信的主人。愛立信原執行副總裁張醒生接替了他的職務,而丁健則成為亞信的董事長。「現在,亞信已經成了他們的孩子,我自己,要跟亞信保持好一定的距離,我要把握好這個分寸。董事長(chairman)就是chair上的man,坐凳子的人,他沒別的事情,就是召集會議,沒有多大的權力,真正的權力在CEO手里。我是代表董事會召集會議,但我也只有一票權,不比其他的董事權力大。」

可以看出,丁健卸任CEO後的一番演講,表現得非常懂事與大度。在《時代人物周報》表示出要采訪丁健意圖之後,亞信市場推廣部經理張小芊說:「我們董事長對私人問題一般很少談,而涉及一些公司現狀的問題,他作為董事長是不會回答的。他認為那是CEO該回答的問題。」「我做CEO最大的缺點,就是我太不強硬了。可能有些方面,特別是對待錯誤,對待管理上的失誤方面容忍幅度比較大。應該說,我在工作中不應該算是很強硬的管理者。我如果再做一個公司,我相信會比我以前要強硬一些。」

丁健說,退下來後,從壓力來講,稍微小一點,可以有更多一點的時間看一下更遠的、更大的環境方面的事情。以前作為上市公司的老總,壓力比較大,每天要想怎麼樣能夠跟股民有所交代,每個季度的數字有很大的壓力。「一半時間稍微休息休息,創業這麼多年一直沒有得空,這一段時間照顧照顧家里的事情。另外的時間和業界朋友們多一些交流,包括跟國外同行、國內同行多一些交流,多和以前的客戶進行交流,多了解整個產業下一步應該往哪個方向去走,到底能夠做些什麼。」丁健回答退位後做什麼的話依然在很多人耳邊回響。

不會再做管理者

丁健從不認為自己是一個出色的企業管理者,只是一個善於學習的人而已,在過去那4年的CEO生涯中,也完全是靠學習完成從技術向管理轉型的艱難過程的。「我不大會回到運營一個公司的角色上,應該說做投資一直是我的想法,我也會以投資人的方式關注行業內比較好的公司,和一些朋友、同行一起從事一些投資活動,這是完全有可能的,而且也是我比較感興趣的東西。」直到今天,當問起不做CEO,會做些什麼時,丁健的回答仍然沒有變。

見過丁健的人,比較一致的看法是,他不是那種活力四射的人。而很多人認為,丁健領導下的亞信對待股市過於保守。因為他們總是習慣將壞消息說得更壞一點,好消息卻相對比較保守。與丁健一塊創業的田溯寧,卻有著與他大不相同的性格。「我們倆共同點都屬於六十年代,有比較強的理想主義色彩,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感覺,只是采取的方式並不完全一樣。相對來講,田總富有激情、而且有很強的感召力,很擅長和周邊不同類型的人打交道,他做的事情我是做不了的。我不擅長跟人打交道,我喜歡想好了讓別人去實現溝通。」

丁健不怕寂寞。他說,即便在一個與世隔絕的孤島上,他也能生活得好好的,因為可以靜下心來思考。在坊間,有一個流傳很廣的比喻:「車子在大路上前進,突然遇到一個大坑,丁健的第一判斷是停車、調頭,想辦法繞過去。而按田溯寧性格就會鼓動整個車隊的鬥志,大聲喊,沒有退路,沖!」

熟悉他們倆的人把他們的性格做了一個比較,說田溯寧的激情就像一支攪拌棒,能把一潭死水攪得浪潮澎湃;而丁健的理性就像一包凝固劑,不溫不火地就把激情固化成了行動和效益。他們在一起,是真正的黃金搭擋。

在制造中國百富榜的英國小夥胡潤看來,丁健與田溯寧一起,領導了一個行業,使這個行業從無到有,對無論是後進入此行業者還是後來與他們一樣創業者,都提供了一個很好的示範作用。而他們都很年輕,可以說很了不起。「我的優點和缺點都差不多,優點是邏輯性分析性比較強,缺點也恰恰在於做事情過於理性,有的時候太冷靜。」看來,任何時候,最了解自己的人,永遠都只能是自己。

紮紮實實。在剛剛卸任亞信CEO職務專擔當亞信科技CEO的張醒生看來,董事長丁健用這4個字來形容最合適不過了。而與丁健有過接觸的媒體記者對他的看法卻是,這人很好交流,沒有一丁點架子,有問必答,從不遮遮掩掩。丁健在美國時的同學,一位自稱為安普若的先生在接受采訪時,態度顯然有點嘻嘻哈哈:「15年過去了,他長得比那會胖了許多,留美男生之中,長得比他還要寒磣的多得是。丁健其實長得還是可以的,就是那頭發得修理修理,裝扮也得與時俱進嘛。希望許戈輝在這方面能幫他做得更好。」

建立縮圖錯誤: 檔案遺失
建立縮圖錯誤: 檔案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