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建民

出自 房屋百科
前往: 導覽搜尋
姓名吳建民

性別:男

出生年月:1939年3月30日

籍貫:江蘇

學歷:大學

党派:中共党員

政協職務全國政協外事委員會副主任


吳建民-個人履歷

吳建民1959年畢業於北京外國語學院法文系,被外交部錄用,隨後根據外交部的安排,在北京外國語學院讀研究生

1961年1月,被借調到團中央國際聯絡部;

1961年9月至1965年8月,常駐匈牙利布達佩斯世界民主青年聯盟總部,任中國代表翻譯。

1965年9月至1971年11月,在外交部翻譯室工作。期間曾經為毛澤東主席、周恩來總理、陳毅副總理等國家領導人擔任過法語翻譯。

1971年11月,作為中國恢複在聯合國合法席位後派出的首批常駐聯合國代表團工作人員赴紐約工作,直至1977年12月。在此期間,吳建民先後任三等秘書、二等秘書,主管安理會中東和非洲事務和聯合國大會特別政治委員會工作。

1978年至1979年,在外交部北郊幹校勞動。

1979年至1983年,在外交學會歐洲處工作。

1983年至1985年,在外交部政策研究室任國際政治處處長。

1985年至1989年,在中國駐聯合國代表團任政務參贊(副司級)。

1989年至1990年,任中國駐比利時使館和歐共體使團政務參贊、首席館員。

1991年至1994年,任外交部新聞司司長兼發言人。期間,1993年9月曾隨同中國北京申辦奧運會代表團赴蒙特卡洛出席國際奧委會有關會議,任代表團發言人。

1994年至1995年,任中國駐荷蘭王國特命全權大使。

1996年至1998年,任中國常駐聯合國日內瓦辦事處和瑞士其他國際組織代表、特命全權大使。

1998年至2003年,任中國駐法蘭西共和國特命全權大使。期間參與安排江澤民主席和希拉克總統互訪對方故鄉,這是中國外交史上我國國家元首與外國元首第一次互訪對方故鄉。

2003年6月,希拉克總統親自授予吳建民法國榮譽軍團(系由拿破侖1802年設立)大將軍勳章,該勳章一般授予外國總理。

2003年7月,任外交學院院長。

2003年11月,當選為國際展覽局主席。國際展覽局是1936年成立的政府間國際組織,吳當選為主席是第一個亞洲人,第一個來自發展中國家的人士,第一個中國人擔任此職。2005年再度當選為國際展覽局主席,直到2007年11月卸任。國際展覽局主席一屆任期為兩年,最多僅可連任一次。

2004年11月,當選為歐洲科學院院士(歐洲科學院院士中有80多名諾貝爾獎獲得者)。

2007年11月,當選為歐洲科學院副院長。

2007年11月,任國際展覽局名譽主席

吳建民-為世界介紹中國

建立縮圖錯誤: 檔案遺失

出任中國駐法大使的吳建民來到法國後,吳建民就注意到在法國的一些報紙、雜志上經常出現對中國不友好的一類字眼。他感到這樣的輿論導向,是法國民眾對中國認知存在偏差的主因,應當尋找適當的機會做他們的工作。

當索邦大學(即巴黎大學)向吳建民發出演講的邀請後,他對演講做了認真的准備。為了給那些對中國持有偏見的人以較為強烈的沖擊,他對開場白動了一番心思:

「女士們,先生們,

自1989年以來,除掉三年九個月我在中國外,其他時間我都在歐洲。我觀察到一個奇怪的現象:如果今天有人來對大家說,女士們先生們,這個美麗的大廳明天會坍塌,這個人一定會被大家當成瘋子。因為,我們大家看到這個大廳是很牢固的,明天不會塌。但是,如果有人對你們講同樣荒唐的有關中國的話,那他可能不僅不會被當成瘋子,而且還會被當成中國問題專家。

你們也許會認為,中國大使今天到你們這里來,胡言亂語,信口雌黃。不對。我講話是有根據的。

1989年、1990年我長駐比利時,天天讀到你們的報紙,天天聽你們的廣播,天天看你們的電視。當時人們怎麼說中國的:1.中國政府即將垮台;2.中國經濟崩潰了;3.改革完蛋了;4.內戰行將爆發。這些都是白紙黑字寫在你們報上的。

現在時間已經過去不少年了,我們回頭看看。那些災難性的預言,不僅沒有實現,而且恰恰相反,中國經歷了歷史上發展最快的時期,中國人的生活從來沒有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取得了如此巨大的改善。那些當年預測中國災難的中國專家到哪兒去了?有一個出來作自我批評嗎?」

吳建民的開場白一下子就把聽眾吸引住了,雖然話說得比較重,過去沒有人這樣對他們講過,但吳建民能夠感覺到,當時全場的人都在很注意地聽。一席話講完,全場聽眾熱烈鼓掌,不少人對吳建民說:「吳大使,你講的是事實,我們當時確實對中國看錯了。」

堅持不懈的、頻繁而耐心的說服,加上吳建民機敏的思維和生動的語言,使得偏見在多數法國人意識里占主導的現狀有所扭轉。中國也逐漸引起人們的關注,有人說,吳大使到哪里,哪里就刮起一陣「中國風」。

建立縮圖錯誤: 檔案遺失

80多歲的蓬皮杜總統夫人一向對中國友好,她與吳建民相識後,就一再表示要幫助他開展工作。吳建民記得她第一次請他吃飯時,就對他說:「您如果想見誰,又約不上,就跟我說,我請他們,他們必來。」

後來,吳建民夫婦多次到她家赴宴,在她家見到了許多法國政界的頂級人物。有一次,她組織看電影,希拉克夫婦也到場了,她特意把吳建民夫婦安排在希拉克夫婦的旁邊。

拉法蘭剛就任總理一星期,蓬皮杜夫人就在一個周末把他們夫婦請到她家,同時她也邀請了吳建民夫婦,並安排他們相鄰而坐,以便於交談。

那一天的宴會簡直就是政治討論會,蓬皮杜夫人作為主人,靜靜地坐在那里,聽「各路好漢」縱論天下大事。議論到一些熱點問題,吳建民也「不客氣」地加入進去,表明自己的觀點。

參加這樣的「政治討論會」,一方面既聽到了法國政界重要人物對國際問題的見解,另一方面,又可介紹中國方面的觀點,使吳建民收獲匪淺。因此蓬皮杜的家,是吳建民夫婦很願意應邀前往的地方。

吳建民-從外交官到學者

建立縮圖錯誤: 檔案遺失

吳建民2003年7月7日,吳建民夫婦登上中國民航的飛機,離開了任職四年零八個月的巴黎。然而,吳建民卸任駐法大使,回國出任外交學院院長一職不到半年,他就又回到了巴黎

因為在2003年的12月,國際展覽局現任主席諾蓋斯任期已滿,要推選出一名新的主席。當時有幾個人流露競選意願,但國展局秘書長洛塞泰斯另有想法。

秘書長洛塞泰斯是西班牙人。從2000年開始,作為中國申辦2010年世博會前線總指揮的吳建民便和洛塞泰斯多次打交道。曾經是外交官的洛塞泰斯在與吳建民的交往中,對他的外交風格和才略十分認可。吳建民離開巴黎前夕,洛塞泰斯幾次到中國駐法國使館,直截了當地對他說:「我觀察了許多人,覺得還是你來當國際展覽局的主席最合適。」吳建民自己從沒想過這件事,聽了洛塞泰斯的建議後,他覺得中國確實需要一些平台在國際事務上發揮更大的影響,國際展覽局確實是個很好的平台,但至於哪個中國人被推到這個平台上倒是次要的。洛塞泰斯對此很執著,又三番五次去找當時中國駐法使館的二把手做說服工作。

駐法使館的二把手幾次將國展局的提議報回國內。然而出於吳建民將出任外交學院院長擔子較重的考慮,中國外交部開始有些猶豫。但後來,負責與國際展覽局接洽的中國貿易促進會十分積極。特別是後來國務院領導同志獲悉此事後,中方遂決定支持吳建民競選國際展覽局主席,認為吳建民出任國展局主席對世博事業、對中國、對上海舉辦世博會有好處。

聞知吳建民被中國推為國展局主席候選人的消息,原來表示參加競選的人紛紛放棄了候選人資格。這是因為在上海申博期間,吳建民與國展局各成員國代表進行了廣泛接觸,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溝通工作,與各國代表建立起良好的關系。上海申博成功,明眼人都看到了吳建民在其中不可或缺的作用和充分展現的外交才具。

12月12日在國展局第134次全體大會上,吳建民沒有任何爭議地當選為新一任主席。

在熱烈的掌聲之後,吳建民發表了講話。他以提問開篇:21世紀還需要不需要世博會?它的基本價值何在?

接著,吳建民說道:21世紀世博會仍有存在的價值,其基本價值就是「四大」,大展示、大交流、大合作、大發展。它的好處是能把世界的文明成果展現出來,然後大家面對面地交流,交流帶來合作,合作又促進發展。這個理念非常好,是與時俱進的,帶動人類的文明往前走。

吳建民還說:20世紀人類經歷了兩次世界大戰的浩劫,21世紀是人類和平發展的時代。怎麼才能和平發展呢?世界上曾經有那麼多的仇恨,而舉辦世博會使大家走到了一起。為了互相合作,互相學習,加深互相了解,這樣的世博會多好啊。

21世紀應該是民主和法制的世紀。一個國家要進步要發展,需要民主和法制,世界要進步要發展,也需要民主和法制。民主就是大家都有發言權,一個國家說了算,這不能算是民主。世博會大家都可以參與,這是一個民主的載體。法制就是大家定規則,訂出的規則大家遵守。世博會一個國家是搞不成的,單邊主義也是搞不成的。世博會是行動中的多邊主義,它可以促進世界的民主法制,促進發展與合作。

吳建民講的這番話,是在他被推薦為候選人後所作的思考。在當選的場合講出來,是一個很好的亮相,他的表述隨即得到了許多與會成員國代表的贊許。剛卸任的國展局前主席諾蓋斯說:吳建民是一位「有智慧、有遠見、知識淵博的優秀外交官」,他接掌主席職位後,將會給國展事業帶來新的推動力。國展局專職秘書長洛塞泰斯也相信,他同新主席將會建立起「非常良好的合作關系」。

吳建民的這次當選,創了國展局的三個第一,因為國展局從1928年成立,至此71年間還從來沒有一位來自發展中國家的人被選為主席。

2007年年末,吳建民兩屆國際展覽局主席任期已滿,在國展局第148次會議上,他被推舉為國展局名譽主席。在吳建民做了簡短的離職講話後,全場起立鼓掌表示對他的敬意,這在國展局的歷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2008年3月,參加完全國政協十屆五次會議,並最後一次擔任發言人之後,吳建民從全國政協外事委員會副主任的位子上退了下來。又過了一個多月,又卸任外交學院院長一職。從此,吳建民退掉了身上所有有關外交工作的公職。但他依然沒有停止,也不會中止關涉外交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