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里德里希•李斯特

出自 房屋百科
前往: 導覽搜尋
弗里德里希•李斯特(Freidrich Liszt)
德國曆史學派的先驅者:弗里德里希•李斯特(Freidrich Liszt)

弗里德里希·李斯特

 弗里德里希•李斯特(Freidrich Liszt,1789-1846)是古典經濟學的懷疑者和批判者,是德國曆史學派的先驅者。李斯特的奮鬥目標是推動德國在經濟上的統一,這決定了他的經濟學是服務於國家利益和社會利益。

 李斯特主張建立關稅同盟,1818年普魯士廢除境內關稅。關稅同盟施行組織是由李斯特發起1819年的建立的德國商人和制造商聯合會, 要求建立關稅同盟,全德建立了南北兩個關稅同盟,互相免稅,1843年建立了全德關稅同盟.1835年開始建立全國統一鐵路網,實現交通統一。通過不懈努力,經濟學家李斯特提出的通過經濟統一實現政治統一的方式得以實施,關稅同盟的建立使貿易壁壘被打破,德意志經濟快速發展。

 李斯特的稅收思想,主要體現於他對保護關稅的論述中。他認為德國資本主義經濟具有自己的特殊性,應采取保護主義。李斯特抨擊了英國古典學派自由放任和 「世界主義」政策,認為它忽視了國家的作用和不同國家經濟發展的民族特點,因而竭力反對自由貿易政策,主張實行保護關稅制度。李斯特認為,財富的生產比財富本身重要得多。向國外購買廉價商品,似乎可以增加財富,看起來比較劃算。但從長遠來看,將會阻礙德國工業發展,使德國長期處於從屬國地位。為了培養德國的生產力,政府必須采取保護關稅政策。他說:「財富的生產力比之財富本身,不曉得要重要到多少倍。」(《政治經濟學的國民體系》)向別的國家購買廉價的商品,表面上看起來是要合算一些,但是這樣做的結果,德國工業的生產力就不能獲得發展,德國將處於落後和從屬於外國的地位。而采取保護關稅的政策,起初會使工業品的價格提高,經過一定時期,生產力提高了,商品生產費用就會跌落下來,商品價格甚至會低落到國外進口商品的價格以下。李斯特所主張的生產力論和在這個理論基礎上提出的保護關稅政策當時確實促進了德國工業的發展,使它在很短的時期內就趕上了先進的資本主義國家。

 李斯特的一生串連著一系列的失敗和困苦。1819年,由於組織旨在統一德國經濟的全德工商聯盟受到迫害,被迫辭去蒂賓根大學教授職務,並被解除其他政府公職。1820年,擔任市議員期間,由於提出激進的民主改革主張,被以「煽動鬧事,陰謀顛覆國家政權」的罪名判處10個月監禁。李斯特潛逃到了法國和瑞士。兩年後回國,隨即被關押。為了徹底擺脫這個危險分子,政府同意他移居美國。1825年李斯特一家到了美國。他開始經營農場,還擔任過報社編輯,並開辦了一個規模很大的媒礦。1832年,李斯特回到歐洲參與萊比錫—德累斯頓鐵路建設工程,他希望通過建立全國鐵路系統推動德國經濟的統一。1834年,德國關稅同盟建立。但他的全國鐵路系統計劃由於封建割據和資產階級的狹隘的惟利是圖本性失敗。1837年,李斯特在美國的礦山在美國的銀行危機中破產了,李斯特陷入生活困境中。其間,李斯特一直受到政府的監視,並受到再次被監禁的威脅。盡管他不斷努力,仍然不能在他的祖國找到一份固定職業。李斯特被迫流亡法國。法國梯也爾政府曾邀請他擔任鐵路建設和貿易政策方面的要職,但由於法國對德國的侵略性態度,李斯特拒絕了,主要靠給報社撰稿牟取微薄的收入。俄國財政部長曾經聘請他在政府中擔任要職,以推行他的「國民體系」,李斯特因為俄國實行專制的沙皇制度而拒絕了。1841年,李斯特曾經被委任為《萊茵報》主編,由於健康原因未能成行(不久後馬克思擔任了這一職務)。1846年,英國廢除「穀物法」,這對力主貿易保護主義的李斯特是一個打擊。隨後,李斯特提出建立英德聯盟的計劃沒有被理彩,而他參與德國關稅同盟工作的願望也一直得不到實現。此時,李斯特陷入深深的失望中。「他對德國實現他為之奮鬥的民族資產階級 ——資本主義的進步感到無望,被容克地主封建反動勢力在‘科學界’和新聞界的禦用文人的越來越肮髒的汙篾搞得一蹶不振,被他自己的階級——優柔寡斷的怯懦的德國資產階級——可恥地拋棄。」一直身體健壯的李斯特此時明顯衰老了,他已經無法忍受肉體和精神上的挫折。李斯特看不到個人和國家的前途,加上疾病纏身和生活困頓,他陷入了絕望。在給朋友的信中,李斯特說:「我如果沒有寫作所得的收入,就只能靠妻子的財產(我是什麼也沒有)糊口度日了。可是,這些收入和財產也不足以維系妻子和孩子們的生活,我幾乎陷入了絕境。」1846年11月30日,李斯特在一個小鎮開槍自殺,結束了57歲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