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

出自 房屋百科
前往: 導覽搜尋


姓 名孛兒只斤·鐵木真

出 生宋高宗紹興三十二年 金世宗大定二年(1162年)

使 用 武 器:蘇魯定(槍)

屬 相:馬

卒 年宋理宗寳慶二年 成吉思汗二十二年 金哀宗正大四年

(1227年)

享 年:66

廟 號:太祖

諡 號:聖武皇帝 加諡:法天啟運聖武皇帝(至大二年加諡)

陵 寢起輦穀

父 親:孛兒只斤·也速該把阿禿兒

母 親:弘吉剌氏·訶額侖(也譯月倫)

兒 子:術赤察合台窩闊台拖雷

女 兒:阿剌海別

驕 傲:開創蒙古帝國

遺 憾:父親被塔塔兒人殺害

妻子被蔑兒乞人搶走

十三翼之戰失敗

西夏未果逝世

在位:(1206~1227),在位二十一年

即成吉思汗(Ghinggis Khan),孛兒只斤氏,名鐵木真。蒙古族,也是蒙古歷史上的傑出政治家軍事家。公元1206年,被推舉為蒙古帝國的大汗,統一蒙古高原各部落。在位期間,多次發動征服戰爭,征服地域西達黑海海濱,東括幾乎整個東亞,建立了世界歷史上著名的橫跨歐亞兩洲的大帝國之一。投奔克烈部汪罕,收集亡父舊部,逐漸恢複實力。約在金大定未建立宮帳,稱汗。與劄答闌部劄木合等作戰,敗績,史稱十三翼之戰。金承安元年(1196),與汪罕聯兵助金截擊塔塔兒部翰里劄河(今蒙古烏勒吉河),金授察兀忽魯之官。又隨汪罕與乃蠻部戰,戰後諸部來附,勢力增強。金泰和元年(1201)二月,與汪罕戰勝以劄木合為首的蒙古高原十餘部盟軍。滅塔塔兒撕四部,據呼倫貝爾草原,實力大增。三年,被汪罕發兵掩襲,敗退至班朱尼河(呼倫湖西南)。不久,乘汪罕不備,奇襲汪罕牙帳,滅克烈部。次年與乃蠻部決戰,滅乃蠻。六年於翰難河(今鄂嫩河)畔召開忽里台大會,建蒙古國,即大汗位,加號成吉思,頒布劄撒,建萬人怯薛,分封九十五千戶,設劄魯忽赤掌行政司法諸事。即位四年(1209),大舉入侵西夏,引河水淹中興府(今寧夏銀川)迫使西夏納女請和。六年,率大軍南下攻金,分兵三路破華北各地。九年,因金帝獻岐國公主請和,乃退兵。十年複以金帝遷都南京(今河南開封)為口實,攻占中都(今北京)。病死於六盤山。元世祖至元二年(1265)上廟號太祖。次年,追上諡號聖武皇帝,至大二年(1309)加諡法天啟運聖武皇帝。

成長經歷

出生於蒙古乞顏部貴族世家。 六世祖海都、高祖敦必乃、曾祖葛不律汗及族曾祖俺巴孩汗等都曾是蒙古部的顯赫人物或首領;父也速該拔都(勇士)稱號。時漠北高原有百餘部落,互相攻戰。鐵木真降生時,適逢其父在作戰中俘獲塔塔兒部首領鐵木真兀格,為紀念是役武功,故取此名。

9歲時,其父被塔塔兒部人毒死,部眾離散,隨寡母訶額侖艱難度日,曾被其他部落捉獲,險些遇害,憑其機敏逃脫。稍長,依附蒙古高原最強大的克烈部首領脫里(後稱汪罕),並尊之為父,得以收聚其父舊部;又與劄答闌部首領劄木合結為安答(義兄弟),逐步發展勢力。為報複蔑兒乞部搶妻之仇,求汪罕、劄木合出兵,合本部兵共數萬,突然襲擊蔑兒乞部,斬殺許多仇敵,奪回妻子。

大定末年,移營怯綠連河(今克魯倫河)上遊,獨立建帳,廣結盟友,選賢任能,寬厚待人,吸引許多蒙古部眾和乞顏氏貴族來投,被推為可汗。約在金大定末年或明昌初,劄木合反目為仇,率13部聯軍3萬之眾來攻,鐵木真召集諸部兵3萬,分13翼(翼,意為營或圈子)迎戰,失利退兵,史稱十三翼之戰。因鐵木真善於爭取人心,致劄木合部眾紛紛叛附,反而壯大了力量。

承安元年(1196),與汪罕一起,配合金丞相完顏襄擊殺塔塔兒部部長以下多人,被金朝封授劄兀忽里(部族官)。再與汪罕聯兵,大敗正在會盟的哈答斤等11部聯軍。

泰和元年(1201),率軍大破劄木合組織的松散聯盟。次年,遭乃蠻聯軍進攻,退入金邊牆內,大敗乃蠻聯軍於闊亦田(今哈拉哈河上遊)之野,乘勝攻滅塔塔兒四部。因勢力漸強,引起汪罕嫉恨和敵視。三年,遭汪罕突襲,敗走班朱尼河(今呼倫湖西南),以飲濁水與從者盟誓,共度難關。再轉移至合泐合(哈拉哈)河中遊, 收集潰散部眾4600(一說2600)餘騎,經過休整,逐漸恢複元氣。後偵悉汪罕驕怠不備,夜襲汪罕大營,大潰其眾。汪罕只身敗逃,被乃蠻人捕殺,克烈部亡。

四年,建怯薛(護衛軍)。不久,乘乃蠻首領太陽汗來攻,巧布疑陣,擒殺太陽汗,征服其部眾,迫哈答斤、朵魯班等部來降。至成吉思汗元年(1206),蒙古高原百餘個大小部落先後敗亡,塔塔兒、克烈、蔑兒乞、乃蠻和蒙古五大部均統一在鐵木真的旗幟下。鐵木真遂在斡難河(今鄂嫩河)之源舉行大聚會,建立也客·蒙古·兀魯思(大蒙古國),被尊為成吉思汗(此號有「海洋」或「強大」的皇帝之義)。將怯薛擴充至萬人,稱大中軍。以兵民合一的千戶制編組民眾,上馬則備戰鬥,下馬則屯聚牧養。命「四傑」博爾忽博爾術木華黎赤老溫為四怯薛長。

成吉思汗立國後,勢力益盛,開始對外發動大規模征服戰爭。經過二十餘年與西夏的戰爭,屢創西夏軍主力,迫西夏國王乞降,削除金朝西北屏障,得以順利南下攻金。六年,親率大軍進攻金朝,開始了為時24年的蒙金戰爭。首戰烏沙堡(今河北張北西北)獲捷;再戰野狐嶺(今河北萬全西北)、會河堡(今懷安東南),殲滅金軍大量精銳;又戰懷來(今屬河北)、縉山(今北京延慶),大敗金軍十餘萬;還重創金軍於東京(今遼寧遼陽)、西京(今山西大同)、居庸關等地。後來不斷改變戰法,分兵三路攻掠中原腹地及遼西地區。

成吉思汗九年三月,集兵中都(今北京)城下。料一時難以克城,遂遣使逼和,迫金朝奉獻岐國公主、金帛和匹,引兵退出居庸關。六月,以金朝遷都南京(今河南開封)而「違約」為藉口,乘金國人心浮動及憋軍嘩變降蒙之機,遣部將三摸合拔都、石抹明安率軍,會合降蒙乣(乣 音jiǔ 遼、金、元時代對被征服的北方諸部族人的泛稱)軍進攻中都,以圍城打援和招降之策,於次年五月克城。為適應攻城需要,成吉思汗采納部將建策,逐步建立了炮軍,攻城以炮石為先。後來攻城作戰,一次用炮即達數百座,迅即破城。同時,為吸取各民族的先進技術,四處掠奪工匠藝人,一城即掠得數萬。隨後建立工匠軍,設廠冶鐵制造兵器。在通信聯絡上創建了「箭速傳騎」,日速數百里,軍令傳遞和軍隊調遣速度增快。善於發揮騎兵之長,有「蒙古旋風」之稱。

成吉思汗十二年,成吉思汗封木華黎為太師、國王,指揮攻金戰爭,自率主力返回蒙古准備西征。

成吉思汗十三年,遣先鋒將領哲別滅西遼屈出律勢力,掃清西征障礙。

成吉思汗十四年,以西域花剌子模國殺蒙古商人和使者為由,以軍事擴張和擄掠財物為目的,親率大軍約20萬分路西征。數年間先後攻破訛答剌(在今錫爾河中遊)、布哈拉撒馬爾罕等地。遣哲別、速不台率軍追擊花剌子模國王摩訶末,迫其逃至寬田吉思海(今里海)中小島(後病死)。再命哲別、速不台繼續西進,遠抵克里米亞半島;自率一軍追擊摩訶末之子劄蘭丁至申河(印度河)。

成吉思汗十九年,班師返漠北

成吉思汗二十一年,率軍10萬殲滅西夏軍主力(次年西夏滅亡)。成吉思汗正欲集中全力攻金,於二十二年七月十二(1227年8月25日)在六盤山下清水縣(今屬甘肅)病逝,年66歲。臨終遺囑:利用宋金世仇,借道宋境,聯宋滅金。其子窩闊台和拖雷遵此遺策,於窩闊台汗六年(1234)滅亡金朝。

崛起,彎弓射大雕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生於12世紀60年代初期(1162)。當時,中國北方處在女真族的金朝統治之下。大漠南北草原各部還各自獨立, 互不統屬。金朝對其實行「分而治之」和屠殺掠奪的「減丁」政策。1146年,蒙古部首領俺巴孩汗被金熙宗以「懲治叛部法」的名義,殘酷地釘死在木驢之上。蒙古部落聯盟曾經組織了多次反抗鬥爭,他們的幾代先人為此付出了鮮血與生命。在這種社會環境下出生的鐵木真,自然也將對金國的勝利看作是他一生中最主要的奮鬥目標。

他一直把這個仇恨記在心里,正是這種幾代冤仇導致了草原內外的長期征戰,鐵木真的母親訶額侖夫人出身於弘吉剌部,同蔑兒乞人赤列都結親。1161年秋,蒙古乞顏部首領也速該在斡難河畔打獵,發現了途經蒙古部駐地的訶額侖。他在幾位兄弟朋友的協助下,根據當時的「搶親」傳統,打敗了蔑兒乞人,搶來了訶額侖夫人,於是訶額侖成為也速該的妻子。第二年,也速該活捉了塔塔兒部首領鐵木真兀格,恰好這時第一個兒子降生了。為了慶祝戰爭的勝利,也速該給自己剛剛出生的長子取名為「鐵木真」。鐵木真9歲那年,父親被塔塔兒人鐵木真兀格之子劄鄰不合毒死。也速該死後,俺巴孩汗的孫子泰赤兀部的塔里忽台乘機興風作浪,他煽動蒙古部眾拋棄鐵木真母子,使他們一家從部落首領的地位一下子跌入苦難的深淵。

鐵木真18歲時,昔日的仇敵蔑兒乞部的脫脫部長又搶走了他的妻子。鐵木真向蔑兒乞部開戰,打敗了蔑兒乞人。1184年前後,鐵木真被推舉為蒙古乞顏部的可汗。鐵木真稱汗引起了雄心勃勃的劄木合的忌恨,劄木合糾合塔塔兒、泰赤兀等13部向鐵木真發動了「十三翼之戰」。在鐵木真一生所經歷的60餘場戰爭中,這是惟一一次沒有打勝的戰爭。

隨著自己力量的不斷強大,鐵木真開始向殺害父祖的敵人發動進攻。打敗了主兒乞部,其首領被殺,部將木華黎父子則投到鐵木真帳下。後來木華黎成為鐵木真的第一名將,被封為太師國王,讓他獨當一面地經略中原。

草原各部貴族害怕鐵木真的崛起,推舉劄木合為「古兒汗」,即眾汗之汗,誓與鐵木真為敵。他們組成了12部聯軍,向鐵木真和克烈部發動了闊亦田之戰。劄木合率領的烏合之眾經不住鐵木真、王汗聯軍的猛烈打擊,不到一天就土崩瓦解了,劄木合投降了王汗。隨後鐵木真進攻塔塔兒部,其首領劄鄰不合戰敗後服毒自殺,塔塔兒部另一首領也客扯連投降。鐵木真追擊泰赤兀部,在指揮作戰中被泰赤兀部將射中脖頸,生命垂危。第二天清晨,泰赤兀部眾就向鐵木真投降了。

泰赤兀部的覆滅,鏟除了鐵木真進一步統一蒙古各部的巨大障礙,而其手下幾員部將如神箭手哲別、納牙阿等卻成為鐵木真征服天下的得力助手和一代英雄。後來遠征西遼消滅屈出律的是他們,第一次在西征中哲別和速不台作用最為特殊,追趕蘇丹的是他們,活捉禿兒罕太後的是他們,打敗羅斯基輔大公的也是他們。

1202年秋,鐵木真集中兵力,消滅了其宿敵塔塔兒部。1203年秋,鐵木真襲擊了一直與自己爭戰不休的王汗的金帳,王汗父子被打敗。1204年成吉思汗征服乃蠻部

王汗只身一人想投奔乃蠻部,在乃蠻邊界被邊將當作奸細殺死,王汗的兒子桑昆也身死異鄉。

強大的克烈部被消滅了,鐵木真占據了水草豐美的東部草原——呼倫貝爾草原。在蒙古草原上只剩下乃蠻部還有力量能夠與鐵木真對抗,敗於鐵木真之手的各部貴族先後匯集於乃蠻汗廷,企圖借助太陽汗的支持奪回自己失去的牛羊和牧場。但草原人民並不希望部落林立的局面重演,而未經戰陣、不自量力的太陽汗也不堪一擊,經過納忽崖之戰,貌似強大的乃蠻部被徹底消滅。

身世

鐵木真9歲那年,父親帶他到弘吉剌部去求親。弘吉剌部的智者德薛禪將自己的女兒孛兒帖許配給鐵木真。但也速該在返回蒙古草原途中,被塔塔兒人的鐵木真兀格之子劄鄰不合毒死。也速該臨終前要求其部眾,將來為他報仇時,高於車輪的塔塔兒人要統統殺掉。也速該死後,鐵木真一家在草原上艱難度日。訶額侖夫人將家族振興的希望寄托在鐵木真兄弟身上,尤其是長子鐵木真,希望他能成為將來蒙古部的首領。但鐵木真的異母弟別克帖兒並不服從他的權威,已經有了領袖感覺的鐵木真是不能容忍這種挑戰的。鐵木真13歲那年,幾位小兄弟偶然發生了一次「搶魚」、「搶鳥」事件,鐵木真、哈撒兒與別克帖兒發生沖突。鐵木真、哈撒兒一前一後,射死了別克帖兒。母親悲憤地責打他,教育他,說:現在除了影子之外沒有伴當,除了馬尾巴之外沒有鞭子,越是在這種時刻,越應該兄弟一心,這樣才能擔負起振興家族的大業。經過母親的教育,他真誠地承認了自己的錯誤,表示永不忘記母親的教訓,一定要團結一致,為家族的振興而團結奮鬥。鐵木真16歲那年,主兒乞人盜走了鐵木真家的9匹銀合馬。鐵木真在追馬的過程中結識了一位知心朋友博爾術。後來博爾術成為蒙古帝國的一員名將,成吉思汗手下的四傑之一。

塔里忽台本來以為鐵木真一家一定會被餓死,不料訶額侖卻領著孩子們熬了過來,鐵木真長成了少年英雄。於是他聽從祖母的指教,以長輩教訓晚輩的名義,借口鐵木真射殺了弟弟這件事,要捉拿鐵木真。塔里忽台企圖用鐵木真的人頭祭天祭山,鐵木真卻打傷看守逃走了,鬧得那位老太婆(塔里忽台的祖母)死不瞑目。在此生死關頭,鐵木真巧遇合答安一家。合答安是塔里忽台捅馬乳奴隸鎖兒罕失剌的女兒,她心地善良,冒著生命危險搭救了鐵木真,並根據「遇客婚」的傳統,二人在羊毛堆里產生了一段難忘的情緣。鐵木真對恩人加戀人的合答安發誓說:如果能活著逃出去,將來一定要娶她為妻。而作為奴隸的合答安知道鐵木真已經同弘吉剌部的貴族女兒孛兒帖訂了親,少女的心里只有一個心願——將來你真有了出頭之日,讓我做一個奴婢,侍侯你一輩子吧!與塔塔兒部闊亦田之戰後,鐵木真少年時代的救命恩人和情人合答安終於來到鐵木真身邊。這時合答安已經是近40歲的婦人了。可是她一刻也不曾忘記過鐵木真,多少次為了他的平安而祈禱,為他的成功而喜悅。鐵木真也不曾忘過合答安,不料剛一見面,自己的部眾便殺死了合答安的丈夫傻駱駝,鐵木真非常內疚。其實,合答安對自己的丈夫是無所謂愛也無所謂恨的,她是個奴隸的女兒,一個女奴還敢奢望按自己的意願談婚論嫁嗎?只是她厭惡傻駱駝跟隨塔里忽台與鐵木真為敵而已。鐵木真知道合答安成了寡婦,便想實踐自己的諾言,納她為側妃。合答安深愛鐵木真,正因如此她拒絕了鐵木真。因為她不是施恩圖報的人,她知道鐵木真這時需要的是年輕貌美的側妃來調節由於血腥的廝殺帶來的壓力,自己還是堅持實踐自己的心願,給鐵木真做奴婢,侍侯他一輩子。於是她以特殊的身份成為鐵木真的一個家庭成員。不過鐵木真並沒有把她當奴隸看待。

面對著一個又一個突如其來的災難,鐵木真母子沒有被嚇倒、被征服,而是不息地奮鬥,勇敢地抗爭。在危難中,鐵木真不僅結識了幾個可以生死相托的知心朋友,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了大蒙古汗國,巧遇品德高尚的恩人與情人,而且「射雕英雄」的名聲也在此時傳遍了蒙古草原,愛和恨的種子在他們心中生根發芽,深深影響了鐵木真兄弟的成長歷程。

鐵木真18歲時,弘吉剌部的德薛禪根據原來的婚約,將自己的女兒孛兒帖嫁給了鐵木真。但美好的生活僅僅過了幾個月,他的妻子就被昔日的仇敵蔑兒乞部的脫脫部長搶走了,並被強迫與赤列都之弟赤列格兒結合。鐵木真殺父之仇未報,蔑兒乞人的奪妻之恨又降臨到他的頭上。為了奪回自己的妻子,他面對不兒罕山向長生天禱告,決定向強大的敵人蔑兒乞部開戰。

1206年,鐵木真在蒙古的根本之地斡難河源頭舉行庫里台選汗大會,鐵木真被推舉為成吉思汗,蒙古汗國宣告成立,這在蒙古史乃至中國和世界歷史上都是一件大事。通天巫闊闊出以天神名義給鐵木真上尊號為成吉思汗。鐵木真分封功臣與諸子、諸弟和功臣,實行了具有草原特色的領戶分封制——千戶、萬戶與諸王制;並創造了畏兀字書,制定了法律制度;征服了林中百姓和畏兀兒族政權。蒙古草原統一的時代終於到來了。

領戶分封制軍隊是國家政權的主要組成部分。有兵就有權,兵強則國固。在以征服戰爭為職業的歷史階段尤其如此。因此,成吉思汗統一蒙古草原後,第一件事就是大封功臣、宗室,把在戰爭中已經實行的千戶制進一步完善和制度化,創立了軍政合一的千戶制,先後任命了一批千戶官、萬戶官和宗室諸王,建立了一個層層隸屬、指揮靈活、便於統治、能征善戰的軍政組織。成吉思汗把占領區的人戶編為95個千戶,分封給開國功臣和貴戚們,分別進行統治。《史集》和《蒙古秘史》一一列舉了這些千戶官的姓名、出身、主要經歷以及各千戶的組成情況,其中包括78位功臣,10位駙馬,有3位駙馬共領有10千戶,因此當時實際分封的只有88人,這就是蒙古汗國歷史上著名的八十八功臣。千戶制的建立,標志著部落和氏族制的最後瓦解。這是一種軍事、政治、經濟三位一體的制度,是蒙古汗國統治體制中最重要的一環。建立特殊功勳的那顏,還被授予種種特權,那顏階層是成吉思汗「黃金家族」統治蒙古人民的支柱。這實際上是用戰爭打敗了原來各部的奴隸主和氏族貴族,又重新培植了一個新的奴隸主階層,這是以成吉思汗所在的黃金家族為主、各級功臣為輔的新的奴隸主階層。

塔塔統阿創蒙古文字蒙古族原來沒有文字,只靠結草刻木記事。在鐵木真討伐乃蠻部的戰爭中,捉住一個名叫塔塔統阿的畏兀兒人。他是乃蠻部太陽汗的掌印官,太陽汗尊他為國傅,讓他掌握金印和錢穀。鐵木真讓塔塔統阿留在自己左右,「是後,凡有制旨,始用印章,仍命掌之」。不久,鐵木真又讓塔塔統阿用畏兀兒文字母拼寫蒙古語,教太子諸王學習,這就是所謂的「畏兀字書」。從此以後,蒙古汗國的文書,「行於回回者則用回回字」,「回回字只有二十一個字母,其餘只就偏旁上湊成。行於漢人、契丹、女真諸亡國者只用漢字」。而在一個相當時期內,在蒙古本土還是「只用小木」。「回回字」就是指的「畏兀字書」。雖然忽必烈時曾讓國師八思巴創制「蒙古新字」,但元朝滅亡後就基本上不用了,而「畏兀字書」經過14世紀初的改革,更趨完善,一直沿用到今天。塔塔統阿創制蒙古文字,這在蒙古汗國歷史上是一個創舉。正是由於有了這種文字,成吉思汗才有可能頒布成文法和青冊,而在他死後不久成書的第一部蒙古民族的古代史——《蒙古秘史》,就是用這種畏兀字書寫成的。

蒙古成文法——大劄撒的頒布在成吉思汗統一蒙古以前,由於蒙古族還沒有文字,因此也不可能有成文法。1206年成吉思汗建國時,就命令失吉忽禿忽著手制定青冊,這是蒙古族正式頒布成文法的開端。但蒙古族的第一部成文法——《劄撒大典》卻是十幾年之後,在西征花剌子模之前制定的。據《史集》記載,1219年,「成吉思汗高舉征服世界的旗幟出征花剌子模」,臨出師前,「他召集了會議,舉行了忽里勒台,在他們中間對自己的領導規則、律令和古代習慣重新做了規定」,這就是所謂《劄撒大典》。志費尼在《世界征服者史》中專門寫了一章「成吉思汗制定的律令和他興起後頒布的劄撒」,其中說:「因為韃靼人沒有自己的文字,他便下令蒙古兒童習寫畏兀文,並把有關的劄撒和律令記在卷帙上。這些卷帙,稱為‘劄撒大典’,保存在為首宗王的庫藏中。每逢新汗登基、大軍調動或諸王會集共商國事和朝政,他們就把這些卷帙拿出來,依照上面的話行事,並根據其中規定的方式去部署軍隊,毀滅州郡、城鎮。」現在,《劄撒大典》已經失傳,但在中外史籍中還片斷記載了其中一部分條款。俄國人里亞贊諾夫斯基曾匯集波斯阿拉伯歐洲史料中的有關記載,得到成吉思汗的劄撒條款36條、訓言29條,以及其他有關蒙古法律的記述若幹條。漢文史料中保存的劄撒和訓言也相當多,還有待於收集整理。根據以上這些不完整的記載,我們可以大致了解成吉思汗法律的若幹內容。在蒙古社會中,大汗、合罕是最高統治者,享有至高無上的權威,大汗的言論、命令就是法律,成吉思汗頒布的「大劄撒」記錄的就是成吉思汗的命令。成吉思汗的「訓言」,也被稱為「大法令」。

西征花剌子模與長春真人西行

花剌子模訛答剌城的海兒汗殺死了蒙古汗國的450名和平商人,其國王摩訶末又武斷地殺死了成吉思汗派去交涉的正使。

這成為成吉思汗西征導火線

如何看待成吉思汗西征,古今中外一直有不少爭議。蒙古族是個馬上民族,他們在馬背上降生,在馬背上成長,甚至在馬背上死亡。成吉思汗是個馬上皇帝,他跨馬揮刀統一了蒙古草原,攻下了金朝的中都,又將馬蹄所到之處視為自己的領土,掠奪人口和財物,為自己的子孫經營一片理想的領地,這確實是成吉思汗西征的真正目的。

出師前的爭吵——西征出師之前,成吉思汗諸子之間發生了一場關於長子術赤的出身與汗位繼承問題的爭吵:術赤是不是成吉思汗的親生骨肉,並非當時爭論的焦點,其關鍵在於究竟由誰繼承汗位。能否使自己的事業發揚光大,是成吉思汗考慮問題的出發點。在這場沖突中,成吉思汗確定三子窩闊台為汗位繼承人,主要就是從政治穩定和個人才能方面考慮的。同時它說明當時蒙古汗位的繼承還沒有實行嫡長子繼承制,而是保留了一些原始社會末期推舉制的痕跡:從嫡子的「賢者」中選拔繼位者,最後由庫里台大會予以確認。正是這種汗位繼承制度,導致了成吉思汗死後蒙古皇族的皇位之爭。術赤是長子,當時關於此人是不是成吉思汗親兒子的爭論,在成吉思汗心理上留下了陰影,這個陰影一直伴隨他走完自己的一生。察合台是孛兒帖生的二兒子,打起仗來不失為一個勇士,有不服輸的性格。不過他生性魯莽、好鬥、殘忍,成吉思汗知道他不是繼承自己事業的材料。窩闊台是老三,論戰功和勇敢他都不如兩個哥哥。可是他比兩個哥哥聰明,能體察成吉思汗的心思,為人也隨和,從不參與兄弟之間的爭鬥,從不對繼承汗位表現出任何熱衷。正是這一點,使他得到成吉思汗的信賴,並把汗位傳給了他。

掃清邊界,中間突破成吉思汗對花剌子模的進攻采取了「掃清邊界,中間突破」的戰略。花剌子模的新都撒馬爾罕在不花剌以東,舊都玉龍傑赤在不花剌西北。國王駐新都,母後禿兒罕駐舊都。

成吉思汗首戰的目標是攻取訛答剌等邊界城市,同時親率中軍進攻不花剌,目的在於避實擊虛,從中間突破,切斷花剌子模新舊二都之間的聯系,使其首尾不能相顧。這場戰爭打得最激烈的地方就是訛答剌城,海兒汗最後被活捉。成吉思汗為了給被殺的商隊和使臣報仇,融化了銀液灌在他的眼睛里。

摩訶曼國王之死

花剌子模在當時的中東地區相當強大,他們的國王摩訶曼蘇丹,號稱世界征服者。中東地區和相鄰的歐洲諸國都十分懼怕他,連斡羅思的不少公國,也常常被他們襲擾,以致花剌子模的集市上常常有斡羅思人被拍賣。摩訶末不可一世、目空一切,他除了對母後有所忌憚之外,將西遼人、乃蠻人全不放在眼里。對於蒙古人,開始他知之甚少,太後的兄弟海兒汗貪財害死了蒙古商隊,他並不贊成,也不知情,但因為太後支持國舅,他也只得以強硬的態度對待蒙古的使團。當時他真的相信那是一群野蠻的異教徒,騎著像兔子一樣矮小的馬,根本不堪一擊。他第一次在西遼邊境同者別率領的蒙古小股部隊遭遇的時候,才領略了蒙古人的戰鬥力。

面對著蒙古大軍的進攻,摩訶曼國王拒絕了集中兵力決戰的正確建議,采取了分兵把關、城自為戰的被動挨打的戰略。而當蒙古大軍日益逼近時,他又放棄首都,放棄天險,率眾逃跑,從未組織過一次像樣的抵抗。根據成吉思汗的命令,蒙古名將者別、速不台率軍追擊摩訶末。成吉思汗要求他們要像獵犬一樣咬住自己的獵物不放,即使其躲入山林、海島,也要像疾風閃電般追上去。躲入山林的禿兒罕王後被迫投降了,逃往海島的摩訶曼也悲慘地死去。

摩訶末死後,者別、速不台又揮軍北上,進入欽察草原與斡羅思地區。因術赤與察合台意見不合,玉龍傑赤久攻不下。成吉思汗命令窩闊台為前線指揮,最後才攻下玉龍傑赤城。不可一世的花剌子模被消滅了,欽察騎兵和斡羅思諸公國也一敗塗地,古印度河、伏爾加河一帶成為激烈爭奪的戰場。花剌子模的王子劄蘭丁率領殘部進行抵抗,在八魯彎之戰中一舉消滅了近3萬蒙古兵。但花剌子模大勢己去,劄蘭丁被成吉思汗圍困在申河邊上,最後突圍逃往印度。

回軍路上接見長春真人——在西征回軍的路上,成吉思汗接見了中國北方道教全真派首領長春真人丘處機,日本學者稱之為是為西征送去的一股清風。丘處機是道教全真派的掌門人,成吉思汗待他也如同朋友一般。丘處機與成吉思汗的相會時間不長,但是在成吉思汗人生道路上起的作用卻相當大,使其性格也發生了重大變化。丘祖殿、丘處機清楚地告訴他,人是不能長生不老的,只能養生。還告訴他一條治國之道,勸他要清靜無為,不要濫殺無辜等。

回軍滅西夏太祖二十年(1225)秋,經過了7年西征的成吉思汗回到了蒙古草原。因西夏背盟,主將木華黎含恨而死,成吉思汗不顧64歲高齡,堅持親征西夏。途中圍獵受傷,高燒不起,但他仍不退兵。西夏王被迫派使者求降。

成吉思汗病危,在六盤山休養,留下了三條著名的遺囑。太祖二十二年(1227)秋,成吉思汗死於六盤山附近的清水縣。

他雖然未能在自己的有生之年滅忘西夏,更未能征服中原,卻為自己的子孫留下了滅夏、滅金的方略

特殊的葬禮成吉思汗死後,他的子孫為他舉行了一個很特殊的葬禮,埋葬了這個世界歷史上特殊的人物。他沒有留下陵寢和寶鼎,只在他墳地周圍30里處插上一圈箭簇,派重兵守衛這塊禁地。由於時間已經過去了700餘年,成陵的所在已經成為一個難解之謎。而他不息奮鬥,不斷抗爭,雄才大略,橫掃千軍的一生卻為中華民族和許多國家的人民所關注,被人們評為「千年偉人」。正是由於他不息的奮鬥、不斷的抗爭,才使部落林立的蒙古草原實現了統一,才初步結束了中國北方分裂割據的局面,為統一中國打下了基礎。成吉思汗是統一中華民族的英雄!

死因說法

成吉思汗的死因說法

關於成吉思汗的死因,大概有五種,多與西夏有關。

1、雷電擊中。蒙古人迷信「上天以雷電警告不孝者」,成吉思汗因惹母親生氣導致母親去世,有不孝之嫌,所以特別害怕雷電,1227年夏,成吉思汗誤入雷區,被雷電擊中致死。

2、美女刺殺。據俄羅斯探險家搜集的資料表明,成吉思汗在西夏作戰時俘獲一西夏後妃,在寵幸她時,這位後妃切下了他的那「一部分」為夫報仇,然後投河自盡。成吉思也因傷重不治而亡。

但是,根據史料記載,這兩個說法的時間和地點都明顯錯誤,成吉思汗死時,蒙古還在隱瞞其死亡消息,西夏當時還沒有滅亡。

史料記載,1227年初成吉思汗在西夏作戰時膝部中了毒箭,最終致命。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馬可·波羅在自己的遺著中認為:成吉思汗死於箭傷。《聖武親征錄》說,成吉思汗受箭傷有三次:1202年闊奕壇之戰、1212年攻西京之戰、1226年攻西夏時膝部中箭。估計最後一次箭傷對其身體影響較大。《世界侵略者傳略》、《史集》、《元史譯文》、《綱目譯文》等國外、國內書籍都說「汗病八日死」,

在避暑期間還挽留遼國國王耶律留哥的長子薛",「俾其親見西夏都城之攻拔」。他連續作戰且每個月都能攻破一個西夏屬地城池,並邀請遼國王子觀看西夏都城的消亡,這證明成吉思汗在一路攻城拔地中,對身後取得勝利及眼前要取得的勝利很有信心,而且,他身體狀況還不錯。8日後死亡,箭傷能讓這個身體健壯的人突然死亡。成吉思汗死於西夏軍隊的連發弩射出的毒箭之下,帶有巨毒的箭頭射傷成吉思汗的膝部,再加上長子術赤病死、流動作戰的辛勞、酷熱的天氣等因素影響,都會加重病情 個月前在內蒙古阿爾寨就因落馬膝部受傷的成吉思汗僅僅挺過了8天時間就駕崩。

在滅亡西夏的前夕,成吉思汗的生命也走到了盡頭,因斑疹傷寒病死於軍中,臨終前提出聯宋滅金的戰略。同年西夏被徹底滅亡。

其中最正統的,也為更多人的知道的,就是《元史》中采信的「墜馬說」.

蒙古人撰編的《元朝秘史》(卷十四)記載,「成吉思既住過冬,欲征唐兀。從新整點軍馬,至狗兒年秋,去征唐兀,以夫人也遂從行。冬間,於阿兒不合地面圍獵,成吉思騎一匹紅沙馬,為野馬所驚,成吉思墜馬跌傷,就於搠斡兒合惕地面下營。次日,也遂夫人對大王並眾官人說:‘皇帝今夜好生發熱,您可商量’。」

「唐兀」,是當年蒙古人對西夏人的叫法;「狗兒年」,是宋理宗寶慶二年(公元1226年)。這里交代一個史實,成吉思汗於1226年秋天,帶著夫人也遂去征討西夏國。冬季時,在一個叫阿兒不合的地方打獵。不想他的騎的一匹紅沙馬,卻讓一匹野馬驚了,導致沒有防備的成吉思汗墜落馬下受傷,當夜就發起了高燒。1227七月「不豫」,病根即在此。為什麼一次墜馬傷重成這樣?據說是流血太多。

當時,也遂請隨從的將領商議這事怎麼辦,有人建議反正西夏城池都在,一時半會也逃走不了,幹脆回去養傷,等好了再來攻打。成吉思汗一生要強,心想如果這樣回去會讓西夏人笑話。也該他魂斷西夏,成吉思汗派員去西夏國探聽情況時,正好西夏一叫阿沙敢不的大臣譏笑,有本事你就來過招。成吉思汗聽說後,表示寧死不退兵,遂挺進賀蘭山,將阿沙敢不滅了。但此後,成吉思汗的傷病一直未好,反而加重,到1227年農歷七月十二(今陽歷8月25號)病死了,時虛歲67。如果當時成吉思汗回去了,這病根子就不會落下了。

擊說」 這種說法比較離。出使蒙古的羅馬教廷使節約翰·普蘭諾·加賓尼在其所文章透露,成吉思汗是可能是被雷電擊中身亡。約翰·普蘭諾·加賓尼當時到達蒙古國時,發現夏天的雷電傷人事故頻發,「在那里卻有凶猛的雷擊和閃電,致使很多人死亡。」因為這原因,蒙古人很怕雷電。南宋彭達雅所著《黑韃事略》記載,「韃人每聞雷霆,必掩耳屈身至地,若躲避狀。」約翰·普蘭諾·加賓尼為葡萄牙人,出使中國的確實時間是公元1245-1247年,由教皇諾森四世派遣而來,回去後向教皇提交了題為《被我們稱為韃靼的蒙古人的歷史》出使報告。約翰·普蘭諾·加賓尼來時距成吉思汗死亡只有18年,比馬可·波羅早30年,記敘並非空穴來風。

「中毒說」 這種說法,來源於《馬可·波羅遊記》。馬可·波羅是十三世紀意大利商人,於1275年到達中國。其時正是元世祖忽必烈當政時間,在元朝有過17年的交往。其在遊記中記敘的成吉思汗的死因:在進攻西夏時圍攻太津(吉州,古要塞)時,膝部不幸中了西夏兵士射來的毒箭。結果可想而知,毒箭攻心,傷勢益重,一病不起。但民間另有傳說,成吉思汗是「中毒」而死,但卻不是中了西夏兵士的毒箭,而是讓被俘虜的西夏王妃古爾伯勒津郭斡哈屯下了毒,當時這位西夏王妃乘陪寑之機行事的。

「被刺說」 這種說法與上面說的被俘西夏王妃古爾伯勒津郭斡哈屯有關,是下毒說法的另一種版本。在蒙古民間傳,成吉思汗的軍隊進攻西夏的過程中,兵士俘虜到了很漂亮的西夏王妃古爾伯勒津郭斡哈屯,進獻給成吉思汗。就在陪寑首夜,這位西夏王妃刺了放松警惕性的成吉思汗。被刺一說,源於成書於清朝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蒙古源流》。此書很珍貴,100年後,即1766年蒙古喀爾喀部親王成袞紮布作為禮物,將此書手抄本進獻乾隆皇帝。乾隆令人將其譯為滿、漢兩種文本,並題書名《飲定蒙古源流》,收入《四庫全書》。應該說,成吉思汗被刺一說是有很高的可信度的。

喪葬習俗

成吉思汗原名鐵木真,他統一了蒙古諸郡,建立了蒙古汗國,並成為歷史上著名的元太祖。1227年,成吉思汗因墜馬病死在渭河之濱,其遺體被運往陵墓埋葬。金霍洛也自此而名揚蒙古,其蒙語釋意為「主人的陵園」。陵墓坐落在內蒙古鄂爾多斯草原中部的鄂爾多斯市旗甘德利草原上,距包頭市185公里。這里牧草騰碧浪,羊群卷雪花,藍天綠草之間。三座蒙古包式的大殿肅然佇立,明黃的牆壁、朱紅的門窗、輝煌奪目的金黃琉璃寶頂,使這座帝陵顯得格外莊嚴。陵園占地面積5萬多平方米,主體建築由三座蒙古包式的大殿和與之相連的廊房組成。陵園分作正殿、寢宮、東殿、西殿、東廊、西廊六個部分。整個陵園的造型,猶如展翅欲飛的雄鷹,極富濃厚的蒙古民族獨特的藝術風格。1127年六十幾歲的成吉思汗病死在六盤山。他葬於外蒙境內的肯特山,起攆穀。具體位置沒有人知道。

世人評說

成吉思汗是古今中外著名的歷史人物,同時又是最有爭議的人物。七八百年來,中外各國的政治家、軍事家和名人學者從不同角度研究和探討這位偉大人物。

馬克思在談到成吉思汗時曾說:「成吉思汗戎馬倥傯,征戰終生,統一了蒙古,為中國統一而戰,祖孫三代鏖戰六七十年,其後征服民族多至720部。」在《馬克思印度史編年稿》一書中,馬克思寫道,成吉思汗在統一蒙古的過程中組建了一支軍隊,他「依靠這支軍隊征服了東蒙與華北,然後征服了阿姆河以北的地方與呼羅珊,還征服了突厥族地區,即不花剌、花剌子模和波斯,並且還侵入印度。他的帝國的疆土從里海一直沿伸到北京,南面伸展到印度洋和喜馬拉雅山西面到阿斯特拉汗和嘉桑。他卒後這個帝國分為欽察汗國伊兒汗國察合台汗國窩闊台汗國元朝;前四部分由汗分別統治;最後一部分作為帝國的主要部分,由大汗直接統治」。

孫中山先生說:「亞洲早期最強大的民族之中元朝蒙古人居首位。」「元朝時期幾乎整個歐洲被元朝所占領,遠比中國最強盛的時期更強大了」。

毛澤東同志將成吉思汗稱為「一代天驕」,將他與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帝王秦皇、漢武、唐宗、宋祖相提並論。

東方戰神——世界歷史上最偉大的軍事統帥成吉思汗及其繼承者,不僅組建了一支當時天下無敵的強大騎兵,出色地解決了軍隊給養、後勤供應,還創造性地運用了一系列符合騎兵作戰特點的戰略戰術,取得了一個又一個勝利。

印度前總理尼赫魯在《怎樣對待世界歷史》一書中說:「蒙古人在戰場上取得如此偉大的勝利,這並不靠兵馬之眾多,而靠的是嚴謹的紀律、制度和可行的組織。也可以說,那些輝煌的成就來自於成吉思汗的指揮藝術。」他非常贊成勒?加特的說法:「蒙古人所進行的征戰,就其規模和藝術、突然性和靈活性、包圍的戰略和戰術而言,是史無前例的。」「成吉思汗即使不是世界上惟一的、最偉大的統帥,無疑也是世界上最偉大的統帥之一」。

美國五星上將麥克阿瑟說:「如果有關戰爭的記載都從歷史上抹掉,只留下成吉思汗戰鬥情況的詳細記載,且被保存得很好,那麼軍人將仍然擁有無窮無盡的財富。從那些記載中,軍人可以獲得有用的知識,塑造一支用於未來戰爭的軍隊。那位令人驚異的領袖(成吉思汗)的成功使歷史上大多數指揮官的成就黯然失色。」「他渡江河、翻高山,攻克城池,滅亡國家,摧毀整個文明。在戰場上,他的部隊運用得如此迅速和巧妙,橫掃千軍如卷席,無數次打敗了數量上占壓倒優勢的敵人」。「雖然他毀滅一切,殘酷無情,野蠻凶猛,但他清楚地懂得戰爭的種種不變的要求」。

俄國將軍以葛那吉夫說:「橫覽宇內,歷年之少,而開拓疆土之廣大,如成吉思汗者,千古所未嘗見也。成吉思汗登蒙古大汗位之初,兵籍之戶數約一萬三千而已(約3萬),其後征服民族之數凡七百二十部之多,其言語信仰,大抵異類。其子孫蒙業開拓,所奄有之全版圖,包括今之清朝大半,印度的北部,朝鮮半島全部,中亞細亞的全域,俄羅斯帝國大半,底格里斯河幼發拉底河間之南部,兵刃之所斬刈,馬足之所蹂躪,由東達西,成一直線,徑長六千英里(約當中國1萬6千里),其間列國數十,成吉思汗及其子孫才以六七十年之短日月次第削平者也。此最大蓋世之雄,果如何而崛起者耶?」

俄國軍事家柯列金也說:「通觀世界歷史,用很少兵力(拉施德丁說12萬,小林高四郎說20萬),在很短時間內(1207年到1227年共20年),攻略廣大土地(歐亞兩洲的大部),統治眾多人口(中小路彰說6億人口,我認為有些誇大),除成吉思汗時代的韃靼人帖木兒時代的中亞細亞人之外,開天辟地以來從未有過。」

有人曾經統計過,成吉思汗一生共進行了60多次戰爭,除十三翼之戰因實力懸殊主動撤退外,沒有一次失敗過。因此中國學者劉樂土先生在其《成吉思汗》一書中說:「成吉思汗是後人難以比肩的戰爭奇才。他逢敵必戰、戰必勝的神奇,將人類的軍事天賦窮盡到了極點。」「他麾下的鐵騎,勢如破竹,硝煙漫卷到了羅斯、阿富汗及印度北部。在廣袤的歐亞大陸,成吉思汗已經成了戰無不勝的神,對手無不聞風喪膽,屈服於腳下」。「什麼人才能稱得上戰神?惟有成吉思汗!」

信仰自由——實行開明的宗教政策成吉思汗及其子孫建立的蒙古汗國橫跨歐亞兩洲,當時世界上的各種宗教,在其統治的範圍之內幾乎是應有盡有。其中包括蒙古人原來信奉的薩滿教,西藏、西夏和漢人信奉的佛教,金和南宋的道教摩尼教,畏兀兒和西方各國信奉的伊斯蘭教(回回教、答失蠻),蒙古高原一些部落乃至欽察、斡羅思各國信奉的基督教(包括景教,即聶斯托利派;也里可溫,羅馬派)等等。蒙古貴族征服天下,基本上是采取屠殺和掠奪政策,但其宗教政策卻比較開明,並不強迫被征服者改信蒙古人的宗教,而是宣布信教自由,允許各個教派存在,而且允許蒙古人自由參加各種教派,對教徒基本上免除賦稅和徭役。實行這一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被征服者的反抗,對蒙古貴族的得天下和治天下都曾發揮過不小的作用。隨著中亞、波斯等地被征服,來到東方的回回人空前增加。蒙古貴族利用回回上層和富商大賈作為壓迫與剝削中原漢民的幫手,如花剌子模人牙剌瓦赤,不花剌貴族賽典赤贍思丁,富商奧都剌合蠻、阿合馬等,都在統治機構中擔任很重要的職務。移居漠北與中原各地的回回人被允許保留自己的宗教信仰,在其聚居地建立清真寺,回教教師答失蠻、苦行者迭里威失,享受與僧道、也里可溫同樣的免稅待遇。但一般的回教徒——木速魯蠻則同於編民,一樣要交納賦稅,負擔差發。總之,「在中國,由於蒙古人采取‘信仰自由’和‘兼容並包’的政策,伊斯蘭教乘機往東發展,大批穆斯林遷居來華,為穆斯林民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礎」。自忽必烈以後,元朝統治者主要提倡喇嘛教,西藏人八思巴被尊為「大寶法王」、「大元帝師」。以後每一帝師死,必自西藏取一人為嗣,一直到元朝滅亡。由此佛教掌握了西藏地方的政權,並將教義傳入了蒙古地區。

經商與戰爭——打破東西方壁壘的千年偉人成吉思汗西征導因於一次東西方的商業沖突:訛答剌城守將海兒汗殘殺蒙古商隊,成為成吉思汗西征的導火線,並為此付出了慘痛的代價。德山先生在《元代交通史》中說:「國際陸路交通是成吉思汗祖孫三代三次西征的產物。」由此「開辟了中國通往波斯的國際交通——波斯道」。

法國學者格魯塞在《蒙古帝國史》中說:「蒙古人幾乎將亞洲全部聯合起來,開辟了洲際的通道,便利了中國和波斯的接觸,以及基督教和遠東的接觸。中國的繪畫和波斯的繪畫彼此相識並交流。馬可波羅得知了釋迦牟尼,北京有了天主教總主教。」「從蒙古人的傳播文化這點說,差不多和羅馬人傳播文化一樣有利。對於世界的貢獻,只有好望角的發現和美洲的發現,才能夠在這一點與之相似」。

加拿大史學家斯塔夫里阿塔斯說:「由於蒙古帝國的興起,陸上貿易發生了一場大變革。歷史上第一次,也是惟一一次,一個政權橫跨歐亞大陸,即從波羅的海到太平洋,從西伯利亞到波斯灣。」「往來於這條大道的商人們說,無論白天還是黑夜,在塔那到中國的路上行走,是絕對安全的」。這條「橫穿中亞的商路」,對於當時東西方商業的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美國作家哈羅蘭姆將成吉思汗稱為「人類帝王」,他在著作中說:「雖然當初的成吉思汗從未接受過物質文明的熏染,竟能為50多個民族建立了切實可行的典章,維持大半個世界的和平與秩序」;「信使可以縱橫50個經度,一個少女懷揣一袋金子,可以安心遨遊這個廣大的帝國」。使得東西交流為之暢通、歐亞文化為之交流,「這是人類之間最廣大而開放的一次握手」。

1999年6月,韓國總統金大中說:「有人認為,由於有了蒙古人,人類才第一次擁有了世界史,而蒙古人倔強不拔、勇猛無敵的精神和機智敏捷的性格卻塑造了偉大的成吉思汗。同樣,我也贊成一些人的評價,網絡還未出現的七百年以前的蒙古人,卻打通了世界各國的關系,建立了國際往來關系。」

■成吉思汗的精神■ 

由於成吉思汗兒時失去父親,由母親攜帶生活在樹林里,靠母親一個人打獵,采集來生活,練就了他剛強的性格

他曾說過:拼殺沖鋒的時候,要像雄鷹一樣;高興的時候,要像三歲牛犢一般歡快;在明亮的白晝,要深沉細心;在黑暗的夜里,要有堅強的忍耐力 。

以此育人,體現了他堅強剛毅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