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果·閔斯特伯格

出自 房屋百科
前往: 導覽搜尋
雨果·閔斯特伯格(Hugo Munsterberg)

雨果·閔斯特伯格(Hugo Munsterberg,1863-l9l6):工業心理學之父

閔斯特伯格生平簡介

 閔斯特伯格是工業心理學的主要創始人,被尊稱為「工業心理學之父」。也是美國心理學界中因政治事件引起爭議的人物之一。1863年6月1日出生於德國的但澤,1882年畢業於但澤大學預科學校,繼而先後求學於瑞士日內瓦大學、德國萊比錫大學海德堡大學,師從現代科學心理學的創始人、德國著名心理學家威廉·馮特(W.Wundt)。閔斯特伯格在德國萊比錫大學的心理學實驗室中受到了正統的學術教育和訓練,於1885年獲得心理學博士學位。後來他移居美國,應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W.James)的邀請來到哈佛大學

 1892年,閔斯特伯格受聘於哈佛大學,建立了心理學實驗室並擔任主任。在那里,他應用實驗心理學的方法研究大量的問題,包括知覺和注意等方面的問題。閔斯特伯格對用傳統的心理學研究方法研究實際的工業中的問題十分感興趣,於是他的心理學實驗室就成了工業心理學活動的基地,成為後來的工業心理學運動的奠基石。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在歐洲爆發,閔斯特伯格因效忠自己的祖國而作為支持戰爭的非正義方的德國,因此他受到了別人的排斥,導致精神抑鬱,於1916年去世。當時人們評價他的去世造成了工業心理學上的空白。

雨果·閔斯特伯格的主要管理思想

 1888年將其研究報告結集出版《意志的活動》一書,被美國哈佛大學機能主義領導人 W.詹姆斯視為傑作。1889 年在巴黎舉辦的首屆國際心理學大會上,兩人首次會面,彼此間建立了友誼。他在弗賴堡大學教學研究成績卓著,1891年升任副校長,1892 年被該校選為傑出教授,當時他年僅28 歲。1892年應詹姆斯之邀,到哈佛擔任客座教授三年(1892-1895),之後哈佛欲請他繼續任教,但他仍返弗賴堡任教兩年,之後再回哈佛大學接替詹姆斯之職。除任教授課外,也接掌了由詹姆斯創設的心理實驗室,成為詹姆斯機能學派的繼承人。惟此時其興趣已轉向應用心理學的研究。自 1897-1916 的19年間,閔斯特伯格是美國最著名的心理學家之一。1898 年當選美國心理學會主席, 1908年當選美國哲學會主席,1903 年被《美國科學家》期刊評選為僅次於詹姆斯的名人。第一次世界大戰(1914-1918)爆發的第二年,美國輪船露西坦尼亞號被德國擊沉,造成美軍官兵200多人死亡,閔斯特伯格因平時態度親德(他一直保持德國國籍並主張美德親善避免戰爭),被懷疑為間諜而遭到抨擊,使他從此陷入孤立困境。1916 年在哈府大學德拉克利夫女子學院的講堂上,因心髒病突發去世,年僅 53 歲。逝世時美國心理學界沒有一篇悼念他的文章,他死後第二年,美國即對德宣戰。

 閔斯特伯格認為,心理學應該對提高工人的適應能力與工作效率做出貢獻。他希望能對工業生產中人的行為,作進一步的科學研究。他研究的重點是:如何根據個體的素質以及心理特點把他們安置到最適合他們的工作崗位上;在什麼樣的心理條件下可以讓工人發揮最大的幹勁和積 極性,從而能夠從每個工人處得到最大的、最令人滿意的產量;怎樣的情緒能使工人的工作 產生最佳的效果。

 1912年,閔斯特伯格出版了《心理學與經濟生活》一書,該書在1913年被譯為《心理學與工業效率》。他在書中論述了對人類行為進行科學研究以發現人類行為的一般模式和解釋個人之間差異的重要性。該書包括三大部分內容:

 1、最適合的人,即研究工作對人們的要求,識別最適合從事某種工作的人應具備什麼樣的心理特點,將心理學的實驗方法應用在人員選拔、職業指導和工作安排方面;

 2、最適合的工作,即研究和設計適合人們工作的方法、手段與環境,以提高工作效率。他發現,學習和訓練是最經濟的提高工作效率的方法和手段,物理的和社會的因素對工作效率有較強的影響,特別是創造工作中適宜的「心理條件」極為重要;

 3、最理想的效果,即用合理的方法在商業中也同樣可以確保資源的合理利用。他研究了對人的需要施加符合組織利益的影響的必要性。

 閔斯特伯格進行了大量的工業中實際問題的研究。他的最著名的一個研究是探明安全駕駛的無軌電車司機應具備的特征。他系統地研究了這項工作的各個方面,並且設計了模擬電車的實驗室實驗,結果發現一個好的司機應該能夠在駕駛的過程中同 時理解所有的影響電車行駛的因素。閔斯特伯格認為研究疲勞問題對提高工業生產效率非常重要。他和他的繼承者研究了許多工廠每天和每周的工作曲線。典型的日產記 錄表示出,每天上午九、十點鐘產量有輕度的增加,而中午飯前產量下降,午飯之後產量又上升,但不如上午九、十點鐘的情況,下午下班前,產量急速下降。一周 的產量也表示出類似的情形,星期一的產量平常,星期二和星期三是最好的記錄,然後逐漸下降,直到星期六為止。這些研究為工業心理學開辟了新的研究領域,並為後續的研究奠定了基礎。

 在閔斯特伯格開創工業心理學的時期,工業心理學的目的就是追求個人在工業中的最高效率和最適宜的環境條件。人們相信,歸根到底,個人在工業環境中的最高效率,只有確保他在那種環境中獲得最滿意的適應時才 能實現。閔斯特伯格的研究成果被廣泛地采用於職業選擇、勞動合理化,以及改進工作方法、建立最佳工作條件等方面。選擇適應於工人體力、心理特征的工作條 件,在當時不僅是生產力增長的重要因素,也是減少工人同企業主矛盾沖突的重要條件。閔斯特伯格指出,「我們絕不要忘記,通過將來的心理上的適應和通過改善 心理條件來提高工作效率,不僅符合廠主的利益,而且更符合職工的利益,他們的勞動時間可以縮短,工資可以增加,生活水平可以提高。」

閔斯特伯格的主要貢獻

 閔斯特伯格作為工業心理學的先驅,他的研究和思想對後來的研究工作和工業心理學理論有著深遠的影響。早期的工業與組織心理學研究工作主要著重於應用心理學的思想和方法,增加企業的經濟收益。這樣,企業主從增加自己的經濟利益出發,開始在企業中雇傭心理學家,心理學家也得以進入到企業中開展應用性的研究。心理學家對研究人的因素無疑處於最有貢獻的地位。20世紀的許多重要的工業與組織心理學家的理論和研究都可以追溯到閔斯特伯格的思想和研究工作。在閔斯特伯格之後,大量的社會心理學和工業心理學著作相繼問世,產生了注重研究人的心理因素,試圖通過對人的各種需要的滿足來調動人的積極性的「人際關系學說」,這一學說以著名的霍桑實驗為基礎,在20世紀4O至5O年代之間頗有影響。在此基礎上又發展出行為科學理論,自20世紀50年代在西方受人矚目,很快風靡起來,至今仍在企業管理中有一定的影響。

 閔斯特伯格的研究方向和路線,以及所采取的方法對後來的人們有很大啟示,在管理學上也有諸多應用。他開創了工業心理學領域——對工作中的個人進行科學研究以使其生產率和心理適應最大化。他認為應該用心理測驗來選拔雇員,用學習理論來評價培訓方法的開發,要對人類行為進行研究以便搞清什麼方法對於激勵工人是最有效的。他還指出了科學管理與工業心理學二者都是通過科學的工作分析,以及通過使個人技能和能力更好地適合各種工作的要求,尋求提高生產率。

 他的研究對於我們今天的甄選技術、員工培訓、工作設計和激勵仍有重要的影響。